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3 题号:9943937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该政策允许农民将土地当成是自家所有来使用,也允许他们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产品交易。

……一些商人的商店在内战期间被国有化,他们现在可以重新管理商店,且政府允许开展小规模的私人制造产业。列宁还引进外商,投资矿产和其他发展计划。

——摘编自约翰·梅里受《欧洲现代史》


(2)材料二中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摘编自美国《时代周刊》


(3)“中国模式”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摘编自《世界史》


(4)材料四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


(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1960年经济状况如何?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5)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021-03-11更新 | 50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一



土改工作队队员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材料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有过失误和曲折,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何意义?(任答两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3)凤阳三大步的发展是因为哪一政策的实行?该政策实行的积极作用是什么?(任答两点)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什么政策是改造的创举?
(5)社会主义探索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有哪些?(举两列)
2021-08-05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年到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人,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从1953年到1957年,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累计净流入人口为243.1万人。

材料二   进入80年代后,全国的流动人口数量骤增。从1984年开始,农村人口开始大量流入中小城镇打工获取收入。此后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开始主要流向上海、广东等地区。1989年南下珠三角寻求就业机会的农民工形成了第一次民工潮,四年流动人口的数量达到3750万人。

材料三   2007年的一号文件中,国家开始关注农民工返乡问题,提出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2015年流动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在箱内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工增长了0.9%。而外出进城的农民工则减少了204万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80年代我国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的原因有哪些?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人口流动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2020-10-28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