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99496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 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管理的层次和阶段。

材料二     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当然,国防近代化也是渐进的:第一,需要近代化的军器,所以建军械所。第二,新式军器必须有技术人才去驾驭、所以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第三,近代化的军队必须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设造船厂、修铁路。第四,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要办织布局、开煤矿来增加收入。 材料三 当以“求强”为目的并不要求体制变革的“洋务”,发展到“求富”阶段后,通商口岸的勃兴、大机器生产的引进,产生了一批新式工商业者。但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却仍是传统的体系,使民间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的歧视、阻碍。


(1)材料一中的“内忧”“外患”,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上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   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材料五   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1)材料一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者”指的是后来他们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得到了哪位皇帝的支持?
(3)材料三中的“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4)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是什么思想?
(5)根据材料回答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并说说带给你的启示。
2023-10-19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简述“运动倡导者”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
(2)关于洋务运动,小历同学认为洋务运动是有进步意义的,小史同学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同意谁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4-02-21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解读时代变迁】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这场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感受时代巨变】

材料三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回答“第二次”大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领导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材料四   ……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赞叹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10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正是在不懈追寻中,中国人开始寻找到走出困境的方略。

——《复兴之路》(上)



(4)据材料四以及图片指出“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是什么事件?
【思考时代意义】

材料五   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钱玄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西方语言。”


(5)综合两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6)综合上述材料,说出近代仁人志士进行探索活动的过程有何特点?
2022-02-17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