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6.2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分层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晋教版)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23-10-14 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世界地理、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

一、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 | 适中(0.65)
1. 徽派建筑流行于古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安徽省南部的西递、宏村是两座经典徽派古村落。读图“古徽派建筑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宏村徽派建筑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表。

徽派建筑特征

当地自然环境

材料

就地取材,以砖、木、石为原料,

房屋以木架构为主

地形以① ______(山地/平原)为主,

木石资源丰富

朝向

便于更好的采光与通风,多② ______

(坐北朝南/坐南朝北)

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太阳光照多来自南方

组成

白墙

建筑分布集中,

白色高大的马头墙能防止火灾蔓延

受地形影响,

适宜建设用地的面积狭小

青瓦

屋顶为青瓦铺盖,有一定坡度

该地年降水量较③ ______ (多/少)

(2)宏村古徽派建筑群,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_____ (自然/文化)遗产名录。请从当地管理者和游客的角度各写一条保护徽派建筑的措施 ____________
2021-06-17更新 | 433次组卷 | 8卷引用:必刷卷04-2021年中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二、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桃花源记》对桃花源的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如图示意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城市,这里“阡陌交通”
B.乡村,这里“屋舍俨然”
C.城市,这里“土地平旷”
D.乡村,这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从“聚”“落”甲骨文的解释可知,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有(     
①气候湿润②交通便利③资源丰富④靠近水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近年来,泉州、良渚古城等地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地区申遗的根本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B.重新装修建筑
C.保护文化遗产D.吸引更多游客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婺源县的篁岭村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这里是一座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徽派古村落,至今仍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要知道婺源县的地理位置,应查阅(     
A.世界政区图B.中国政区图C.江西省政区图D.江西省气候图
6.篁岭古村落民居的屋顶多呈“人”字形,反映出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植被茂密B.降水较多C.地形平坦D.气温较高
7.对篁岭古村落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     
A.拆旧建新B.整旧如新C.修旧如旧D.建新如旧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潮州古城牌坊街的“骑楼”是岭南的特色民居,“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图为街道两侧为“骑楼”。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8.“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步行长廊的目的是(     
A.避免蚊虫叮咬B.阻挡寒潮的侵袭
C.减少风沙侵扰D.为行人遮阳避雨
9.保护潮州古城“骑楼”应当(     
A.修建其他风格建筑,使之与“骑楼”形成鲜明对比B.全部拆除,用现代工艺重建
C.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D.封闭长廊,增加居住的面积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适应自然环境择优而居,形成了很多世界文化遗产。随着科技革命和人口增长世界上出现了数百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下图为世界特大城市及城市带分布图,根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0.世界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     
①中低纬度   ②高原山区   ③沿海平原   ④内陆干旱地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通布图古城被誉为“梦幻之都”,有利于保护古城的措施是(     
A.拆除古城,重新修建B.限制游客人数,定期复原修缮
C.关闭古城,禁止参观D.在古城内修建酒店和娱乐设施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某校学生到位于陕西省骊山(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北麓的某古人类聚落遗址开展研学活动。该古人类聚落遗址距今约6300~7000年,房屋多为规模较小的半地穴及地上圆形房屋,大型地上方形房屋有五座。读学生绘制的该古人类聚落遗址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对当时居住在该遗址的先民而言,推测图中河流的突出功能是(     
A.获取丰富水能B.水源地及防卫
C.跨流域调水D.举办龙舟比赛
13.该遗址大型方形房屋的门口布局有利于(     
A.规避自然灾害B.改善房屋采光
C.加强协作联系D.房屋换气通风
14.秦岭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源流,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下列关于秦岭北麓历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拓展人文交流,打造世界级文化论坛B.多维度调查研究,形成系统数据库
C.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D.古人类聚落遗址应全部拆除,新建高楼大厦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皖南和赣北的徽派建筑融合了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特色。下图示意徽派建筑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徽派建筑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是(     
A.坐北朝南——终年寒冷B.墙体厚实——昼夜温差大
C.墙体高大——风沙较多D.屋顶坡度大——降水较多
16.对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正确的是(     
A.拆除陈旧建筑B.全面禁止参观C.合理适当修缮D.建成现代风格

三、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 | 较易(0.85)

17. 【探究发现】

探究课题: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分布与形态的因素

探究资料: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别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同时各地理要素又相互影响和制约。

探究思考:

(一)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图①沙漠中聚落分布在有____地方,图②中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盆地和山间谷地,图③中城市多分布在____沿线。此外,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密集。

(二)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下图)



(2)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降水多,为方便排水,屋顶坡度设计的较____(大或小)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为了保暖,房屋设计墙体较厚,窗子较小。
(3)下图所示是北冰洋沿岸的冰屋,当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们就地取材,用(     )建造房屋,防寒保暖。

A.石头B.冰块C.竹木D.黏土
探究结论:
(4)由探究思考(一)可知,水源充足、____、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5)由探究思考(二)可知,聚落的形态受当地____、建筑材料等条件影响,此外,地形与人们的生产活动也影响着聚落的形态。
拓展应用:
(6)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这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产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色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图中的竹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气候湿热,竹楼可以通风散热     B.气候寒冷,竹楼可以保暖避寒
C.草场广布,游牧为主,竹楼方便拆卸 D.气候炎热干燥,竹楼可防止热空气进入
(7)综上所述,传统聚落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特色鲜明的聚落正在逐渐减少。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挽救世界文化遗产,请你作规划师,为保护我国的传统聚落提出你的建议。(至少写出两条,言之有理即可)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