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地理综合库 > 世界地理 > 极地地区 > 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 > 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题型: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16484257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于2022年建成。

材料二: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由”。

材料三: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智慧温室大棚示意图。



(1)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________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唯一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站,从东西半球看,该科考站位于________半球。
(3)在南极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每个空选择一个数字填写)
①台风②酷寒③暴雨④狂风
(4)南极大陆周围被三大洋环绕,中山站濒临的大洋B为________洋,罗斯海新站位于五带中________带。
(5)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________(从气温条件、昼夜长短状况中选答一点简要回答即可)。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大陆既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又是现代旅游的胜地。1935-2009间我国先后在南极大陆建立长城、中山、昆仑和泰山四个科学考察站,近几年来我国还对普通游客开通了南极旅游服务。



(1)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一一乌斯怀亚是进入南极大陆科考和旅游的门户。乌斯怀亚所在的大洲F是____洲。
(2)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乌鲁木齐的张华同学计划在今年暑假期间去南极旅游。从时机上看,你觉得是否合适?____。请说明理由____
(4)南极地区典型的野生动物是____,北极地区典型的野生动物是____
(5)图中的G为长城站,H为中山站,其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站。
(6)去南极科学考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A.酷寒、烈风、干燥B.飓风、暴雨、寒潮
C.暴雨、雷电、冰雹D.台风、寒潮、干旱
2023-03-21更新 | 77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1)南极洲被______洋 、太平洋、______洋所包围。
(2)南极地区气候十分寒冷,十分干燥,风也特别大,故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______”、“风库”等称谓。
(3)南极地区代表性的动物是______
(4)1985年2月14日,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时间为何选择在2月份:______
2020-07-28更新 | 20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4年3月7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南极秦岭站载上考察队员,启程返回中国。某地理小组成员以“极地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完成该学习过程。

项目一: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6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和北极的黄河站。小组成员绘制两极地区示意图,认识并标注了我国极地科考站的位置。

项目二:南极洲和北冰洋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小组成员搜集了极地科考的部分课题并对课题内容进行分类。

(1)我国已建立的6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________
(2)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对应的空格内。
科考领域课题内容
太阳活动
生物活动A____
地质演化B____
环境问题C____
气候变化D____
冰川资源
①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②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
③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
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⑤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⑥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三: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除了寻求新能源以外,还将目光放到更远的极地地区。小组成员就“是否应该开发极地地区的能源”展开辩论。

正方:开发极地能源可以缓解全球能源短缺问题,因此应该开发。反方:开发极地能源势必会破坏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因此不应该开发。

(3)对于以上辩题,你支持哪方观点?简要阐述理由。
2024-04-03更新 | 3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