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地理综合库 > 中国地理 > 认识省际区域 > 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题型: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2292714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黄上,有令人生畏的风沙;这里,更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这里,就是黄土高原。垚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黄土高原产生了浓厚兴趣。她结合所学知识,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究。下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及特色民居窑洞景观图。


(1)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______(山脉)以西,秦岭以北。这里地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2)阅读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过程结构草图,根据所学及结构图前后关联性,填写完善结构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请说明窑洞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答出1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延安市曾经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延安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万平方公里,使全市多年平均入黄河泥沙量,由20世纪90年代每年的2.58亿吨降到了近年的0.31亿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主题一:解码黄土高原自然环境


(1)图中地形区A为____(高原),B为____(山脉),C为____(山脉)。
(2)图中延安所在的省区是____,甲河是____
(3)从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看,黄土高原位于____地区;从地势来看,黄土高原位于第____级阶梯。

主题二:讲述黄土高原由“黄”转“绿”的奇迹

“荒坡上栽树崖畔畔上青,山腰腰梯田沟道道坝。秃峁峁变绿海,沟道道赛江南。”一曲悠扬的信天游回荡在陕北的沟沟峁峁间,讲述着黄土高原由“黄”转“绿”的奇迹。


(4)结合图文材料,简述黄土高原由“黄”转“绿”的具体措施(至少两条)。

主题三:助力黄土高原旅游发展


(5)请你例举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至少两条)。
2023-08-14更新 | 75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黄土高原东起A____山脉,西至B____岭,北连C____高原,南抵D____(山脉)。
(2)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甲____省;乙____省;丙____自治区;丁____
2023-03-08更新 | 16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上,地理老师展示左图,阐述区域位置。右图为班级某位同学到全国各地研学旅行时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



(1)黄土高原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地区。
(2)左图中甲山脉南北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甲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_
(3)该同学在黄土高原拍摄的景观照片表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形态特点。该同学拍摄的照片最可能是右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与该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气候、植被。

材料2: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地理老师展示表1,说明在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

表1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2000年至2010年2010年至今
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主要措施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植树种草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4)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黄土高原推广修建梯田的目的包括(       )(不定项选择)
A、减少水土流失       B、减轻风力侵蚀       C、阻拦沟谷泥沙       D、保障粮食供应
(5)从植树造林到植树种草和植被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变化,说明(       )(单项选择)
A、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       B、生态治理应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
C、恢复黄土高原生态不应人工干预       D、生物措施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核心
2020-09-28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