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地理综合库 > 世界地理 > 极地地区 >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位置如左图所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410平方米;从外观来看,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似中国灯笼(如右图所示);采用拼装式模块化轻型金属材料建设;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使用寿命15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泰山站设计上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架空地面,可应对南极气候中的最大挑战是(     
A.干燥B.酷寒C.低温D.狂风
2.泰山站提供科考人员度夏考察活动最佳时间为(     
A.1-6月B.7-12月C.5月到9月D.11月到次年3月
3.科考人员在泰山站度夏考察活动时,可见的地理景观有(     
①企鹅②北极熊③极昼④极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022-09-15更新 | 4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2021年2月底,南极大陆中国长城科考站附近出现粉红色的“西瓜雪”,研究发现是积雪中的雪藻微生物在温度升高时迅速生长,呈现红色。下图是“南极中国泰山站主楼”,该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泰山站主楼外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①防积雪掩埋   ②追求审美需要   ③防动物袭击   ④降低强大风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     
A.使用一次性木筷B.家家购买燃油车
C.购物多用塑料袋D.开发新能源减排
2022-07-28更新 | 19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开展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2024年1月9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离开长城站。再次起航后,“雪龙”号将二度穿越西风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智利蓬塔。请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2”号依附强大的破冰功能出征南极,该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A.酷寒B.狂风C.干燥D.降雪多
2.“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该地区(     
A.一片汪洋B.出现极夜C.正值暖季D.昼短夜长
3.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     

A.防御北极熊侵袭B.防止积雪掩埋
C.防积雪融水进入D.防止紫外线照射
2024-01-17更新 | 3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