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窑洞前多植树。2018年,石窑建造技艺入选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极具建造者的高超智慧和工匠精神,在建造全程技艺和手法体现到极致。由于受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人情影响,不同区域的窑洞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陕北民居的修建原则反映了该地区(     
A.沟壑纵横B.全年多雨C.河网密布D.土质疏松
2.窑洞前植的树主要是(     
A.常绿硬叶树B.常绿阔叶树
C.落叶阔叶树D.常绿针叶树
2019-07-03更新 | 417次组卷 | 3卷引用:期末测试(二)-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初中同步单元卷》(粤人版)
2 .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下图为两传统民居,其中甲在南非,乙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民居相比 (     
A.甲为半球形,以木板为材料B.乙以土石为材料,房顶坡度大
C.甲为半球形,容易拆卸运输D.乙以竹子为材料,房顶坡度大
2.甲、乙两民居在设计上的特点及目的是(     
A.甲:无窗,门窄小,为抵御严寒
B.乙:配有梯子,在积雪掩门时便于出入
C.甲:简单轻便,防止被洪水冲走
D.乙:房屋低矮,防止干热空气进入室内
2019-06-22更新 | 399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年八年级地理模拟试题(一)
3 . 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传统民居与降水丰沛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
A.B.
C.D.
4 . 我国下列地区中,多就地取材建造石屋的是(          
A.内蒙古高原B.海南岛C.东北平原D.横断山地区
2019-04-29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5 . 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的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有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       )
A.冰屋B.蒙古包C.吊脚楼D.窑洞
2.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山区的民区是:(       )
A.冰屋B.蒙古包C.吊脚楼D.窑洞
6 . 黄土高原独特的民居是(    )
A.窑洞B.四合院C.蒙古包D.竹楼
2019-03-0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当堂检测 7.5黄土高原
7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分布在图中
A.A处B.C处C.E处D.B处
2.B处的传统民居是
A.帐篷B.高脚屋C.窑洞D.厚墙、小窗
3.造成A、F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经度位置不同B.纬度位置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D.地形、地势不同
2019-02-25更新 | 84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测试
8 . 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如图是云南吊脚楼,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是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寒保温B.通风防潮C.遮风挡雨D.登高望远
2019-02-21更新 | 619次组卷 | 7卷引用:第04章 世界的居民单元测试(A卷基础篇)-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初中同步单元卷》(仁爱版)
9 . 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这反映了当地(  )
A.为山坡地区B.气候湿热,多河流
C.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D.热带草原气候,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10 . ________,统称聚落。聚落的形成与____密切相关。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