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始建于秦朝,南宋至元朝频繁修城,其整体位于江南丘陵一块盆地中,周围群山环绕。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徽州地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较高。其是徽商的发源地,明清时期,徽商发展逐渐壮大,当地人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区外发展商贸。图左为徽州古城图,图右为古徽州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徽州古城相映衬的地方建筑景观是(     
A.蒙古包B.土楼C.竹楼D.马头墙
2.明清时期,当地徽商对外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是(     
A.江浙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
3.在早期贸易中,流向古徽州地区最多的商品可能是(     
A.笔墨B.丝绸C.粮食D.陶瓷

2 . 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下左图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右图为“丙半岛某地不同季节景观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个半岛共同的特点是(     
A.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沛
B.热带气候为主,热量充足
C.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众多
D.人口稠密,黄色人种为主
2.甲、乙、丙三个半岛对应的亚洲分区分别是(     
A.东亚-中亚-西亚B.西亚-南亚-东南亚
C.西亚-南亚-东亚D.西亚-中亚-东南亚
3.图中民居建筑的特点是房屋下面离地面两米以上用原木支撑,主要是预防(     
①野生动物侵袭②寒潮、霜冻③潮湿、渍涝④地震、滑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 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刺绣作品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民居景观反映的自然特征是(     
A.沟壑纵横,降水较少B.地形崎岖,排水不畅
C.地势低平,河湖众多D.山河相间,降水稀少
2.刺绣作品图示民居应分布在(     
A.塔里木盆地B.长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3.图示地区代表性的“美食”为(     
A.花馍B.烤馕C.粽子D.酥油茶
2024-05-07更新 | 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分类汇编 专题6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4 . 图1示意某岛屿地形和聚落分布,图2示意该岛屿某地气候资料,过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岛屿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半球.地处五带中的____带、图中A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该岛地形地势特点是____
(3)该岛聚落的主要分布特点是____
(4)岛上多橄榄树,该树叶面有油质层,叶厚.能较好地适应这里夏季____的气候特征。从全球看.图2气候类型最典型的分布区位于____

5 . 高脚屋是东南亚原住居民的房屋(如图所示),一般墙体单薄、窗户大、屋顶坡面长且陡,建筑材料多为竹木,上层住人,下层多堆放杂物,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脚屋墙体单薄、窗户大、屋顶坡面长且陡,适应的自然环境是(     
A.高温多雨B.炎热少雨C.温暖潮湿D.寒冷干燥
2.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热带经济作物产地之一,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处热带地区,水热充足B.种植历史悠久,产量较低
C.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D.农作物产量大,价格较高
2024-05-01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分类汇编 专题3 东南亚
6 . 图1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地理区域),图2为传统民居素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地图、知位置】

(1)图中丁所代表的区域名称是____,确定丁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之间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
(2)甲、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是A____——B____一线,此界线与我国1月____℃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基本吻合。

【找差异、探原因】

(3)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杰作。图2中①和②所代表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甲、乙、丙、丁中的____地区和____地区。
(4)有位同学想要品尝正宗的过桥米线,参与“三月三”歌节、泼水节等民族节日,这位同学应去甲、乙、丙、丁中的____地区。
(5)导致图1中③④⑤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6)丙和丁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丙地区重要的畜牧基地有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____;丁地区以高寒草场为主,其优良畜种有____

【同命运、共发展】

(7)华北地区和丙地区缺水严重,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建设了____工程。
(8)将丙地区西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输送到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
7 . 我国共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各具特色。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CD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____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2)B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

(3)自然环境对民居有较大的影响,下列民居属于A地区的是____(填数码代号)
(4)现在通过管道从A地区调往C地区、D地区的能源是____;C地区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需要从____(填名称)地区调入;____(填名称)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南京和那曲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7月南京的平均气温为28.8℃,而那曲只有8.8℃,据图分析其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6)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C地区和____(填名称)地区。
(7)甲地比丙地年降水量多,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8)右侧项目中属于区域B的是____(填代号)。①赏冰灯②赛龙舟③献哈达④那达慕大会

8 . 2023年5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读亚洲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下列信息不能从图中得出的是(     
A.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B.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C.亚洲四面环海D.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东亚
2.下列生产和生活现象与中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相适应的是(     
A.聚居在长屋里,竹楼随处可见
B.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C.住帐篷,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D.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
3.下列地理分区中,受季风影响最显著、最典型的地区是(     
A.北亚B.中亚C.西亚D.东南亚

9 . 下图示意南亚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印度半岛南部地势总体特征为(     
A.北高南低B.南高北低C.西高东低D.东高西低
2.引起南亚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东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B.东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
C.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D.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
3.在乞拉朋齐建造民居,应重点考虑(     
A.防风沙B.排水散热C.易拆装D.防寒保暖
2024-04-29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期末押题卷03-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湘教版)
10 . 某学校地理社团在暑假开展了“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软件来考察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读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网络模拟旅游路线图

材料二:图2所示:我国皖南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西递、宏村为代表,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学习主题1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1)图1所示D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传统民居可能是甲、乙、丙中的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皖南古村落以____________为代表,从景观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属于______(填“乡村”或“城市”)聚落。
(3)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我国的传统聚落正在逐渐减少,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皖南古村落?(回答一条即可)______

学习主题2探究自然环境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4)图1所示,C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所面临的是人口、粮食、______问题。G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______(发达/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5)图1所示,E位置所在国家因为服务外包产业发达,被形象的称为“______”。
(6)图1所示,F地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学习主题3——探究地理现象的原因

(7)地理社团成员发现,在七月份A和B两地的人们衣着差异较大,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
2024-04-27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主题研究类题型分析与解题方法-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