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运用你所知道的地理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
(1).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你的解释是
(2).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你的解释是
(3).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者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形成这种特色民居的原因是
2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重庆市的发展主要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
(3)分析重庆市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___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自然因素分析其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6)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7)C聚落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018-07-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3 . 读两幅民居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现在我国     地区,乙图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现在我国       地区.
(2)比较甲、乙两图所表示的屋顶有什么不同?       .
(3)甲、乙两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不同?          .
2018-07-23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7-2018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六章
4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________ 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 等工作;乙图表示________ 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 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从甲到乙还是从乙到甲________ ?
(2)请列举出两点说明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差异。________ 
(3)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018-07-05更新 | 54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18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人文地理
5 . 读 “云南省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和 “某地民居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和云南接壤的国家乙是______,图中湄公河在云南省境内称______
(2)右图是甲地傣族同胞居住的______,反映出当地气候______的特点。
(3)云南省西北部的山脉①是______(填名称)。
(4)湖泊②有“高原明珠”之称,但其污染严重,保护该湖泊的措施有______
6 . 读图,分析材料,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如图资料,分析下面两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西亚民居,其房屋特点 ____________ .当地的自然环境是 ______ 地区,从降水和气温图上看出当地气候,终年 ____________ ,极其干燥,这样的民居特点正好防止外面的 ______ 进入,屋内凉爽、干静.
(2)东南亚民居特点: ______ ,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______ ,这样的民居有利于 ______
7 . 请将下列民居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对号入座。

(1)甲—(   )—(   )   
(2)(   )—B—(   )      
(3)(   )—(   )—③
2018-02-2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
8 . 读“世界人口密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________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等,人口最稠密的这四个地区中,主要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________.       
(2)图中C地人口密度是每平方米不足________人,导致该地人口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候________;D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________.       
(3)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图2三幅民居建筑中,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它冬暖夏凉,与当地降水________(多或少)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反映湿热环境特点的建筑是________(填序号)
9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聚落与气候的关系
较寒冷气候(如我国东北)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还有双层玻璃;炎热多雨的热带气候(如东南亚),乡村聚落中常见的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如西亚、北非),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降水较多的亚热带气候(如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多为尖(斜)顶房。因为这些地区降水丰富,尖顶利于雨水下泄。
材料二 聚落与资源的关系
我国的黄土高原的窑洞,黄土非常深厚,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窑洞冬暖夏凉;北极地区的冰屋,以冰雪制成,为半球形,屋顶上盖一层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层海豹皮,屋内墙壁上挂满兽皮,都可防寒;日本的木质房屋,利用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建造木屋,减少地震与台风带来的损失;热带地区的棕榈屋,用当地特有的木材搭建而成;山区的石头房,用石头做材料建成的房子,它主要分布在山区岩石的地带。
(1)从上材料中找出适合漠河县的房屋保暖建筑特点        _ _        _。(两点即可)
(2)因为日本的_ __资源丰富,所以日本建木屋,又可减少地震与台风带来的损失。
(3)西亚和北非属于        _气候,当地房屋具有_ __、_ __的特点。
(4)读材料分析,如果你生活在山区,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建筑你的房屋?
2018-01-17更新 | 260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德惠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使世界遗产遭到日益严重的毁坏。为了保护和挽救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5年11月22日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政府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该公约的152个缔约国之一。自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现已拥有“世界遗产”28处,是继西方文明古国西班牙、意大利之后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1)世界遗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是什么?
(3)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应该( )
A.不要乱动,任其自然发展    B.干脆拆掉,盖高楼算了
C.把它们拆了再按原样重建            D.大力保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