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是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型土居建筑。如图示意福建土楼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聚落与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筑高大且道路密集B.居民多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C.因夏季多雨,建筑屋顶坡度大D.因终年寒冷,建筑墙体厚窗小
2.对土楼的保护,最符合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是(     
A.修旧如旧B.整旧如新C.拆旧建新D.建新如旧
2022-08-14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三模地理试题
2 . 下列聚落及其地理环境对应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的窑洞—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B.云南傣族竹楼—气候湿热
C.北极地区冰屋—气候寒冷
D.中亚地区平顶屋—气候干燥
2022-08-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中考三模地理试题

3 . 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下图示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差异,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西亚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平顶厚墙小窗”,反映当地环境特征是(     
A.潮湿B.干旱C.寒冷D.温暖
2.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主要原因是(     
A.地震频发B.石料缺乏C.土质疏松D.山洪多发
2022-08-10更新 | 22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中考三模地理试题

4 . 传统民居的建筑取材、房屋结构都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各地民居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东南亚传统民居多采用竹子建造,房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很大,这些特点最主要是适应当地的(     
A.湿热气候B.干热气候C.冷湿气候D.干冷气候
2.西亚传统民居墙体厚实,窗户较小,这种特点最主要是为了(     
A.防御外敌入侵B.注意防寒保温C.减少热量进入D.适应当地审美

5 . CCTV-10科教频道今年1月26日的【地理·中国】节目介绍的是鄂伦春族传统民居一撮罗子(如图所示),是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益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根据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鄂伦春人的传统生产方式应为(     
A.狩猎B.捕鱼C.种植D.游牧
2.判断其所在地理区域应为(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022-07-31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6 . 古村落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下图为黄河流域古村落分布示意图和陕州地坑院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陕州地坑院是黄河流域典型的古村落,被称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坑院的特点是(     
A.通风良好B.防潮防湿
C.利于散热D.冬暖夏凉
2.关于黄河流域古村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多沿干支流分布                 ②银川至河口段降水多,古村落少
③多分布在甘肃省                 ④历史时期下游多洪涝,古村落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2-07-08更新 | 16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西河镇四校联考中考模拟冲刺(二)地理试题

7 . 土耳其东南部和叙利亚北部地区有一种古老的土塔民居——蜂巢屋。当地黄土广布,春秋多风沙。下图示意蜂巢屋景观、分布地区及附近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塔以泥土为主混合一些木碎、麦穗而成,与此无关的有(       
A.当地气候较为干旱B.当地地震多发
C.当地泥土资源丰富D.当地植被稀少
2.土塔墙体厚达80厘米,设计者最主要考虑:这样可以(       
A.减少雨水冲刷危害B.提高建筑抗震强度
C.提高建筑隔音效果D.保持屋内温度稳定
3.据相关气候资料可知,阿勒颇(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B.全年温和湿润
C.冬冷夏热,年降水量少D.全年高温少雨
4.土塔每年都要修缮,修缮时间主要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2-06-23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民居屋顶为“斜顶”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寒冷干燥B.炎热干燥C.降水稀少D.降水丰沛
2.下列省份的传统民居与此建筑相似的是(     
A.浙江省B.辽宁省C.内蒙古自治区D.青海省
2022-06-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初中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9 .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都在北回归线附近。甲、乙两地居民说阿拉伯语。丙地位于佛教创始地。丁地在我国广东省汕头市市中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终年炎热干燥B.丙地终年多雨
C.丁地夏季干燥D.四地气候类型相同
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聚落和民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地势平坦,聚落稠密B.乙地房屋墙厚窗小,利于隔热
C.丙地房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D.丁地高楼林立,商店、学校众多
3.丁所在的地区被称为“回归沙谟带上的绿洲",该地区景观与乙不同,是因为丁地(     
A.受东南季风影响B.受东北季风影响C.受西南季风影响D.受冰雪融水影响
2022-06-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10 .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组成,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天井在中央,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模型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一颗印”民居(     
①天井狭小,利于通风透气②房檐深入院落,利于雨天行走③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④正房坐北朝南,利于屋内采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与安徽、陕西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集,人均建筑用地少B.纬度较低,利于夏季遮阳
C.夏季高温,有利于通风散热D.降水较多,避免院内积水
2022-06-19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初中毕生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地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