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1 道试题

1 . 某地理研学小组为了更好地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他们设置了四组不同条件的实验,进行了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下图为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严重B.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就越严重D.土壤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地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举措,合理的是(     
A.设立专项资金,完善生态补偿机制B.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
C.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培育生态产业D.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024-05-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连线题
出现的问题                                                                    解决的措施
1为解决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A.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现。                           B.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C.“上天”、“下海”两种城市建设用地方式
4参观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                                           D.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
5香港2010年人口约710万,陆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       E.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
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
2024-05-3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墨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引汉济渭”工程为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缓解渭河流域用水紧张的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陕西省简称是陕或____,地形分布特点是____
(2)“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A是____,该工程主要解决陕西省内水资源的____(时间/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3)汉江流域的降水量明显大于渭河流域的原因主要是____

材料一陕西榆林由“沙漠之城”转变为“绿色之城”,成为首个沙区森林城市。

材料二榆林地区2010年、2021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

(4)榆林位于黄土高原,曾经饱受沙漠侵袭。从2010年到2021年,榆林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是____,推断该地生态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
2024-05-3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五四学制)中考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下图为黄土高原位置和传统民居图。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级阶梯,包括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____(山脉)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2)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
(3)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的气候原因是____
(4)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成为世界上____量(水文特征)最大的河流。
(5)黄土高原矿产资源丰富,尤其煤矿、铁矿储量大,因此____业(填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6)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畜牧区过渡的地带。该地区的苹果比山东半岛产的要甜,其气候原因是____
(7)下列关于该地区治理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8)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____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上图所示的____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
2024-05-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思南县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5 . 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国彬做客《开讲啦》栏目,做了土壤冲刷实验,模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材料二:20 世纪黄河每年输送的泥沙达 16 亿吨,其中 90%来自黄土高原。黄河最高含沙量达746千克/立方米。目前,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植被覆盖度由1990年的30%提高到 60%以上,仅陕西绿色版图就向北延伸了 400 千米……

材料三:安塞区沿河湾镇茶坊村纸坊沟流域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保障口粮,这里大量林草地被开垦为农田。由于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年每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流失的土壤高达 1.4 万吨。科研工作者提出土地合理利用综合治理模式,采用“山顶戴帽子,坡上挂果子,山腰系带子,山下穿裙子,沟里穿靴子”的梯层结构配置模式,大胆实践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快速改善,粮食亩产最高达到了 480 千克,林草植被覆盖度超过了 80%

(1)在土壤冲刷实验中,没有植被覆盖的土槽中,水土流失____(填“严重”或“轻微”)。而且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表面还有明显的小水沟形成,所以黄土高原具有的____特征。
(2)黄河泥沙的 90%来自位于黄河____(填“上”“中”或“下”)游的黄土高原。
(3)安塞区过去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列举一条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____
(4)材料三提到用“山顶戴帽子,坡上挂果子,山腰系带子,山下穿裙子,沟里穿靴子”的梯层结构配置模式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请结合所学知识,安塞人民采用了哪些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来治理环境?(各写出一条)
生物措施____、工程措施____
2024-05-3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6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经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宿迁市某学校初中学生为了了解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进行了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下图为模拟实验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仔细观察模拟实验,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坡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B.植被覆盖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C.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D.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2.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当地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列做法:①植树造林、种草②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③陡坡开荒变成水平梯田④发展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其中合理的是(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4-05-30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新区教学共同体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1952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韭国沟开展了持续七十年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治水治沙探索破解之道。下图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及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90-2021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     
A.是上升趋势B.呈下降趋势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2.下列组合与图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A.墚峁顶一修建梯田B.山坡—建挡土坝
C.沟底一—种植经济林D.山坡一打坝淤地
3.下列有关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一湿地锐减一建自然保护区B.②一“地上河”一加高加固堤坝
C.③一土地荒漠化一退耕还林、还草D.④一黄土土质疏松一修筑梯田
2024-05-30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8 . 如图是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案,其中不可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 .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略图”和“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位于第一级阶梯,秦岭以南B.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C.该区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2.当地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当地与此相关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冬季寒冷、风沙大B.夏季多雨、气温低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D.河流多而且水量大
3.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滑坡和泥石流B.土地荒漠化C.草场退化D.水土流失
4.关于黄土高原的治理,下列采取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大力发展畜牧业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③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④实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4-05-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地理试卷

10 . 图为我国黄土高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①土壤疏松,便于耕种②大河流经,水源充足③气候干星,荒漠广布④山高谷深、河网密布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尖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C.破坏农田和村庄
D.加剧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
3.黄土高原“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造成这种状况的人为原因是(     
A.陡坡退耕还林、还草B.土层构造疏松,易溶于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D.开墨、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4.图中,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取的治理措施,错误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5-29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四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