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石燃料的形成及现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70 道试题
1 . 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对有关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能源B、性质与用途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②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①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锈
②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C、化学与生活D、化学与健康
①家庭烘焙面包时可加入适量小苏打
②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替代食盐做调味品
①中学生每天应吃一定量的保健品
②碘摄入量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A.AB.BC.CD.D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清市中考模拟检测(三)化学试题
2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全球战塑”。
塑料因其价格低廉、易加工、性能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四种常见塑料自然降解所需时间如图1。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限塑方面的先行者。为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在“十四五”时期取得更大成效,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
塑料是石油制品,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成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途径之一。2023年统计我国废塑料主要种类及占比情况如图2。
废聚乙烯塑料回收再生方法如图3。化学回收中,科研人员研制出以高密度聚乙烯塑料为原料制备燃料合成气CO及H2
为了减少难以降解塑料的使用,人们开始寻求新型环保材料来取代传统塑料。例如,生物基塑料是由可再生资源合成的,在特定的温度、湿度、氧气和微生物作用下较短时间便可以完全降解成CO2与水。
“战塑”行动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2)由图3可知,四级回收中获取能量的方法是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我国废塑料中聚乙烯占比最多。______
②化学回收中,不能将废塑料转化成化石资源。______
③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的化学回收可制备燃料CO及H2______
(4)得出生物基塑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依据的是______
昨日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3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干冰用作制冷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2024年,东莞市老旧小区改造再提速,越来越多的“老破旧”正在旧貌换新颜。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相关问题。

路面硬化             管网更新

燃气入户              外墙保温

(1)路面硬化:用沥青重新铺设路面,提升小区居住舒适度。沥青可通过石油加热炼制得到,请你再写出一种由石油炼制的产品______
(2)管网更新:将锈迹斑斑的铸铁管改为了双壁波纹管、PE管。铸铁管锈迹斑斑的原因是______。双壁波纹管、PE管具有的特性是______
(3)天然气入户,让居民告别扛罐上楼。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天然气长输管道压气站的工作流程,主要是把上游来气进行计量,过滤,加压,外输。从微观角度看,加压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4)外墙保温:聚氨酯泡沫可用于外墙保温,其属于______材料。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5 . 根据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坚定落实“双碳”承诺,做全球“碳中和”的践行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对策可以分为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4种主要途径。专家预测: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正式投用。
海上封存就是将在海上采油过程中伴生的“捕获”并“封存”在海底。首先,将油井开发伴生的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回注井,以初期每小时约9吨的速度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底地层800多米的咸水层中。进一步促进海洋油气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1)大气中的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煤、石油和________等,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若排入大气中的越来越多,会导致________加剧。
(2)自然界碳的循环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能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
(3)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
(4)将加压至超临界状态的过程,从微观角度分析,能被压缩的原因是_________
(5)的捕获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用NaOH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 . 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洋中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B.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
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镁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
7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储量有限,不可再生。随着科技进步,全球能源结构也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世界能源在近200年内的变化及预测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其主要分子结构见图2,主要分布于陆地永久冻土层或深达千米的海底。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标准状况下,可燃冰可释放出天然气和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气的2~5倍、煤的10倍。单位体积的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虽然可燃冰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就会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倍,所以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产气量最大的国家,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1)化石能源包括_______
(2)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
(3)从组成上,可燃冰属于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比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___
(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可燃冰被视为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其优点是_______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燃冰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没有任何缺点
B.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C.开采可燃冰时,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
D.可燃冰就是固态甲烷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8 .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
(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和_______。家用燃气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若“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导致天然气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工业上常利用氢氧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火焰)切割金属。氢气属于清洁燃料,是因为_______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风力发电B.潮汐发电C.太阳能发电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淮南市九年级中考考前冲刺卷物理、化学卷-初中化学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真题
解题方法
9 . 《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
A.石油B.猪油C.矿泉水D.盐湖水
7日内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
10 . 阅读下列科普材料
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作为清洁能源受到广泛欢迎,生物质可通过热化学转化成富氢气体,生物质气化是其高效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空气、氧气、水蒸气及它们的混合气体作为气化剂的生物质热解已被广泛研究。木粉在混合气氛下气化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对生物质气化反应机理、特性及产物进行分析。
相关部分化学反应
木粉





……
表1   一定条件下,混合气氛下不同温度时木粉气化气体组分表
的流量(L/min)混合气氛中体积分数(%)的比例CO(%)(%)(%)(%)
0.11.2311.388.66335.0844.88
0.44.7412.647.24734.8145.3
0.78.0213.357.4432.6546.56
1.011.0714.068.34930.5347.06
相关知识:1.水碳比(S/B)=进料中水蒸气的分子数/生物质样品中碳的原子数
2.部分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
图1是750℃时,不同气氛下气化比值

图2是一定条件下,流量对木粉气化气体体积和氢气产量

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2)氢能做为清洁能源,其最大的优势是___________
(3)通过反应:木粉,我们可以知道木粉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___
(4)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2种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
(5)表1中,一定条件下,的流量从0.1增至1.0L/min,和CO的含量均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浓度由33.08%降到30.53%,原因是___________
(6)加入水蒸气和可以显著促进木粉的气化性能,请通过图1中的数据加以说明___________。为了更好的比较750℃时,气体氛围对木粉气化的影响,还可以增加一组实验是___________
(7)由图2可知,一定条件下,流量对木粉气化气体体积和氢气产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
(8)利用,替代部分水蒸气可以实现生物质、气化的好处之一是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