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64 道试题
1 . 公元6世纪,我国就有书中记载“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下列著作中最有可能阅读到这一记载的是(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四库全书》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押题密卷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史实与图示中①处相对应的是(     

A.司马迁《史记》B.王羲之《兰亭集序》C.华佗“麻沸散”D.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今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3 .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____处可填(     
第一类:《伤寒杂病论》、《千金方》 、《黄帝内经》
第二类:____、《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第三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A.《步辇图》B.《兰亭集序》C.《资治通鉴》D.《齐民要术》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下列人物与事件没有关联的是(     
A.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B.祖冲之—— 推恩令
C.隋炀帝—— 科举制D.康熙帝—— 雅克萨之战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中的生产理论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反映出贾思勰(     
A.重视农业生产B.改进发展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C.总结生产技术D.注意天时地利与农作物的关系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余晖,又能目睹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的“秀骨清像”。这说明古代甘肃(     
A.继承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并发扬光大B.是中外文明交流和民族交融之地
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中心D.保留了石窟进入中国的最初样貌
今日更新 | 4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2)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成就,包括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等。(     
(3)明代李时珍编写的《黄帝内经》,收录了大量药方并分类介绍了各种药物的疗效,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4)清朝时期形成的昆曲,博采诸多地方戏的优点,后发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剧种,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含山县多校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三模试题
8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引用了《孟子》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和《淮南子》中的“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材料反映出他强调(     
A.遵循自然规律B.因地制宜C.充分发挥人力D.重视创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就有了某些星名、日食和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等书有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

——摘编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请再举一例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并说明其价值。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李晓为研究佛像雕塑,搜集了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佛像无论何种形象,很多都身着汉族衣饰。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北方经济地位上升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中外思想趋于融合D.中外文化交融增强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运城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