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江南开发的表现、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8 道试题

1 . 材料一: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张籍

材料二:江南地势卑湿,人口稀少。至宋孝武帝时,荆、江、扬三州户口占江南全户口的半数。东晋时曲阿立新丰堰,溉田八百余顷,……宋齐梁相继修复芍陂堰堤,溉田万顷。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家天子作降虏”导致什么结果?北人避胡多在南的“南”是哪里?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荆、江、扬”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带来什么影响?
(3)探究以上材料的内在联系?给后世的启示是什么?
2021-03-1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外国语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人口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1)依据上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2)依据上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交融示意图


(3)填出上面图示中进行改革的著名人物。该图示反映出这、改革与民族交融具有怎样的关系?
2021-03-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说明
A.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B.西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C.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D.西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2021-03-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落后到开发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地位十分优越和显赫。同期的南方,经济一直远远落后于北方。虽然对于农业来说,南方拥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优越条件,但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人口稀少的局限,直至东汉末,江南地区还是一个林莽地带,土旷人稀,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有广大肥沃的土地未得到开发利用。

——摘编自区永圻《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越淮渡江涌向江南。据估算,自永嘉至刘宋之际,南徙的编户齐民约有90万户。南迁的士族,在支持东晋、南朝政权时,为了“殖产兴利”到处“求田问舍”,大规模开垦土地。他们兴修水利多利用自然河道,以减少人工成本。随着旱地作物和铁犁牛耕的大量传入,不仅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以及制茶、漆器等手工业也都有显著发展。

——搞编自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原人民南迁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据材料指出,南迁士族对江南经济开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0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东晋南朝时期,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都超过前代,并为后世海上交流的兴盛打下基础。主要条件是(     
A.北方战乱不休B.江南地区的开发
C.航海技术的进步D.统治政策的改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内迁到黄河流域的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东晋南朝时,政府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的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方民众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2021-03-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宝丰县源丰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而水耨(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通“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汉书》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南朝《宋书》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简述江南经济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大概从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衰》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人口迁移的两种类型并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1-02-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利辛县启明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截止2016年底,“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请问它兴起于哪些地区?
(2)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什么?
(3)西汉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并重视“以德化民”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三国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是三国中的哪个国家?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的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请写出该书的名称。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2021-02-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统编七年级(上)教科书

材料三   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手工艺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制盐、造船、造纸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与城市的繁荣。南朝时期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城市。

——摘编自统编七年级(上)教科书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1-02-24更新 | 6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述农业】

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诗歌中种植“粟”这种农作物的远古农耕居民?
【工具推农业】

材料二:如下图。



(2)材料二中图一的农具是什么?图二的农具是什么?图二农具反映了曹魏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发展源农业】

材料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注重“农为本,吏关桑;减赋税,三十一”。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文帝景帝统治时期,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技术促农业】

材料四:2020年11月2日,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


(4)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有了哪些进步?
【著作纳农业】

材料五:“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5)材料五的这一著作的作者是谁?这部著作有何有历史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