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6 道试题
1 .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清代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都描绘了宋朝和清朝时期的(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盛世背后的危机D.海外贸易的兴盛
2024-06-09更新 | 10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朱汉国等《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角度分析“富民”阶层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并从经济、思想方面等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3 . 以下三幅图片为某博物馆的一次展览作品,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A.货币种类的丰富B.城市的建筑规模
C.手工业技术发展D.商业的发展历程
2024-06-08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金银作为货币的流通量不大。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经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多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这说明了宋代(     
A.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B.金银货币需求减少
C.纸币已经大的使用D.国家财政严重亏空
2024-06-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三模历史试卷
5 . 以下为某学生复习的内容,该生复习的主题为(     

A.商业贸易的繁荣B.宋代的经济发展
C.手工业发展迅速D.农业技术的进步
2024-06-07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文物中国史·宋元时代》(东京皇城东门外)潘楼街以东十字路口,“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据此叙述判断,与唐长安城相比,北宋时期商业出现的新变化是(     
A.商业突破时间限制B.商业贸易活动广泛
C.商业突破空间限制D.政府重视商贸活动
2024-06-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摘编自《汉书》

材料三   聂耳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他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

——摘编自《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五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前进道路上,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都要发扬光大劳动精神。

(1)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聂耳音乐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至少两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材料四中图三反映了宋代经济哪方面的情况?补充一幅反映该时期农业发展的图片。(用文字说明,例如:宋代《耕获图》)
(4)请结合中国全面建设时期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说明“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2024-06-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泰师分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反映了北宋(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重农抑商观念改变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出宋朝(       
A.农业高度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
C.中外交往频繁D.市民生活单一
2024-06-0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该现象反映了宋朝(     
A.商业繁荣B.城市管理松懈
C.农业发展D.社会治安混乱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