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20 道试题
1 .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某小组搜集到以下图片,请你帮他们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A.明朝加强管辖西北地区B.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清朝中央集权制度强化D.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五)
2 . 小明同学正在学习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下面四个主题最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学习主题内容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
B.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理
D.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4 . 九年级1班同学收集了以下图文资料进行探究:“戚继光的军事著作”、《郑成功像》、《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根据所学,他们探究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C.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D.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情怀便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 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四之土地也,久为贵因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 … … ”

——郑成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的“魏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据材料一指出他所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图二与图一相比,我国疆域出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图三与图二相比,我国疆域在西南地区出现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3)材料三中郑成功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请说明其历史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具有哪些特点?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朝的统一、对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推行的“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幅图片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哪一历史现象?

材料三   随着北宋经济重心的逐渐转移,南方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不再排斥民众的经商活动,这为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重心的转移使得北宋纸币相继顺延至东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颠覆了朴素的物物交换的贸易模式;大大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高欣、刘良《北宋经济重心转移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述北宋经济重心转移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指出材料四中“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

材料五   

(5)根据材料五和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三幅图片看出中央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哪些方式?简述三个历史事件共同的历史影响?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2024九年级下·山东济南·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清朝
政治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外交他是登州卫(今山东蓬莱)人,青年时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中年时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外交方面的重大举措(或事件)。

材料二   雍正皇帝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摘自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在西藏地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的具体表现。综合两则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昨日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山东济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8 . 如下表可知,明清时期的统治者追求的是(     
明成祖:“夫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
康熙帝:“朕视四海一家、中外一体。”
雍正帝:“满洲、汉军、汉人,朕俱视为一体并无彼此分别。”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政治清明与文化昌盛
C.成为富强的世界性大国D.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含山县多校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三模试题
9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某专题时整理出了下列历史图片。据此可知,该专题应是(     

A.经济发展史B.民族关系史
C.科技成就史D.文学艺术史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运城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10 . 历慎思同学围绕“历史的延续与变迁”主题设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识读地图——认识疆域变化】

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战乱、有分裂,但每次战乱和分裂,都为下一时期更大范围的统一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活动二【分析表格——洞悉边疆治理】

中国边疆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边疆地区的发展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通过制定和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来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时间事件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713康熙皇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活动三【解析文物一感知民族交融】
文物蕴含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辨识其中含义,是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途径之一。

(1)观察上面朝代形势图,指出从图1到图2呈现的历史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活动二,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①战争或武力平叛;②设机构;③册封;④颁布法律;⑤放任自由。填写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3)上述文物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仿照示例,任选一件文物加以介绍。(示例除外)
示例:
文物:土尔扈特部腰刀
介绍:清朝乾隆时期,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