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巨著和大型图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76 道试题
1 . 李时珍编着的《本草纲目》集历代本草学之大成,并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说明了李时珍(     
A.医德高尚,宽容仁爱B.刻苦钻研,潜心著书
C.注重传承,推陈出新D.经验丰富,医术精湛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三)
2 .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成就。
(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医圣的代表作——
(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一例——
(5)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名校调研系列卷
3 . 明朝宋应星屡试不第,后来他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他在该书序言中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此书的命运折射出当时(     
A.文化专制的同时又重视科学B.中国科学技术已世界领先
C.传统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社会进步和转型的艰难性
昨日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泽被千秋后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卜甲
(商王武丁时期)

②青花玉壶春瓶
(明朝永乐年间)

③甘肃旱滩坡带字纸
(出土于东汉晚期墓中)

古人在龟甲和兽骨上契刻文字(称甲骨文)进行占卜,占卜内容有战争、祭祀、天象等

造型庄重,纹饰素雅,采用进口苏泥勃青料(产自伊拉克萨马拉),色泽浓丽沉稳

以麻纤维为原料,纤维组织紧密,纸质细薄,制作工艺较前有很大改进

材料二

材料三   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不是对“一些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总结”,更不是“一些科技体系的尾声”,而是对不少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创造性总结,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高峰,是世界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峰。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

材料四

中华文明特性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
突出的统一性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
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

——摘编自《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文物按朝代顺序进行排序。(写序号)任选一件文物结合所学说明其承载的历史价值。材料二中的哪一部著作记录有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三部著作的共同点。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并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创新发展的有利因素。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收网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他(李时珍)深入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湖北、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研究各种药物时,他总是先考察诸家异同,再自己观察试验,加以参证。”材料体现了《本草纲目》(     
A.汇集民间医学精华B.全面总结前人经验
C.在世界上广为流传D.蕴含丰富实践经验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6 . 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其中①和②分别应填写的是(     
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二、祖冲之贾思勰李时珍①
三、白居易辛弃疾关汉卿②
A.司马迁、张仲景B.宋应星、曹雪芹
C.唐玄宗、明太祖D.戚继光、郑成功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2024年5月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一)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出现在史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先秦两汉是相当数量重要科技发明的形成期。盛唐时代的科技创造不甚突出,反倒是宋代钢有辉煌的创造发明。大约从元末开始,我国传统科技陷入缓慢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很多科技知识通过传播被不同文明所分享。比如,中国人通过多种途径向世界贡献了水稻、大豆和茶等作物的栽培方法,以及丝织、瓷器、印刷、火药等方面的技术。

——摘编自焦郑珊《晨现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星空》

(1)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发展了“________”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材料一图A人物_______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图B时期李时珍编写出的《______》,全书约190万字,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木编制新的历法,称“_________”,它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元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科技创新的认识。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初中结对帮扶学校九年级摸底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官印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材料二   岭南地区以山地丘岭为主,水土不易保持。长期以来,以种植稻麦为主,因时有水旱之虞,或不及下种,或种而无获。淳化四年(993年)二月,令岭南诸州县劝诱农民种植豆、黍、粟、大麦、荞麦等生长周期短又耐旱的粮食作物,官府提供种子,试种阶段免纳赋税。河北雄、霸诸州,因连年霖雨,河渠溢涨,积水多为陂塘,“妨农种艺”。于是,因势兴修水田,引种水稻。初种水稻时忽视了河北无霜期短的规律,至霜降稻子还没成熟。次年又引进江东地区的早稻品种,调整播种时间,即获成功。江淮两浙地区,一遇旱灾,地势稍高的稻田禾苗枯死。1012年,宋真宗派使臣调运早熟耐旱作物“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择田种植。

——摘编自穆朝庆《北宋前期农业政策初探》

材料三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出身医生世家
从小立志行医
在诊室里勤奋读书
从科举转向医学
正式行医受欢迎
进入太医院任职
研究朝廷医药资料
决定重修本草
辞职回到家乡

——图书《李时珍的故事》

部分目录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属于哪一类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它是研究唐朝哪一政治制度的见证?请指出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回答,李时珍的杰出成就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奋斗精神的角度概述李时珍能取得举世成就的原因。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中学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9 .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是明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三部科技著作。下表整理了这三部著作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著作

相关介绍

《本草纲目》

所记药物,有374种是前人未曾记述过的品种,该书所收录药物种数相当齐全,超过了此前既有的任何一部中医药书籍。

《天工开物》

记载多有或最早,或最详等优点,如第十卷《锤锻》中关于“锤锻”技术的细节描述,多是首次见于记载,极其重要。

《农政全书》

对前人旧说中的不妥之处,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学纠正,还吸收了西方水利、农学的成果,因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A.在内容上有所创新B.吸收西方先进成果
C.都是总结性的巨著D.都来源于作者实践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多校中考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10 . 技术让生活更美好。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创造条件。
(2)宋应星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编写《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3)1825年,英国人瓦特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最后一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