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的经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76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没有放弃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材料三   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节选》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们在自救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2)材料二中“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是哪个派别?为了“实现救国自强”,他们发起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过时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制度?它终结于哪个派别领导的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的创立”为何并未给人们带来期望的和平与秩序?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2023-12-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明令恢复古代男子束发不留辫的习俗,从而掀起了以头发为外在表现的又一场政治斗争。对于拒绝蓄发者,太平军则予以严惩。

——《“辫子问题”与辛亥革命》

材料二: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学幼童一到新大陆,美国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的辫子,这使留美幼童大伤脑筋。有的幼童因此剪掉了辫子……辫子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

——《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三:在维新派的心目中,辫发是一种落后的习俗,既不利于机器生产,又不利于执枪跨马,还会阻碍富国强兵之路,因此需要改良。这反映了他们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保国、保种的急切心情。

——《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

材料四:“辫子没了”



《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                                革命者剪掉辫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颁布“蓄发令”出于什么方面的目的?结合所学,回答这场“蓄发”斗争的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学幼童”与中国的什么历史事件相关?面对美国人“异样的眼光”,部分留美儿童剪掉了自己的辫子,结合所学,判断清政府是否支持他们的行为?请说出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分析维新派要求改良辫发的原因。维新派是如何“保国”的?
(4)依据材料四的两幅图片,思考“剪辫子”意味着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研习是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八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开展了大单元学习,请参与他们的学习。

材析一这场运动中的民用企业……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单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践,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杨杰《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万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材料一中洋务派开办洋务工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结合所学请列举2个“民用企业”代表;并根据材料谈谈洋务运动的影响(一点即可)。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指哪个派别;他们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围绕“辛亥革命”提炼观点,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3-12-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横州市百合镇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简表(部分)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者及身份

工人数量

工厂设备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66年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约200人

车床及蒸汽动力设备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1873年

陈启沅(华侨商人)

1500多人

当地制造的蒸汽锅炉缫丝车

南通大生纱厂

1899年

张謇(实业家)

数量不详

从英国进口的纺纱机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企业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务新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有何不同。
2023-12-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三:“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四: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材料五: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
(4)材料四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
(5)材料一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
(6)根据以上内容,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变化。
2023-12-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滏河学校2022-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直到1949年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内忧外患的冲击】

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少数人”有哪些代表人物?

【甲午战败的震撼】

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其结果引发了人们哪些思考?

【民族沉沦的回应】

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说:“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3)材料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孙中山的演说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他带领革命党人同专制独裁势力又进行了哪些“英勇奋斗”?

【改天换地的壮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4)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材料中“礼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
2023-12-2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盐山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回首百年史,谱写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材料一

历史事件领导人物及阶级派别结局
李鸿章、曾国藩等统治阶级的开明派别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戊戌变法②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二   一杆大旗迎风扬,镰刀斧头闪金光。跟着领袖毛委员,浩浩荡荡上井冈。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根据地建立在农村,嘿,在农村。嘿,革命永远向前进,向前进。

——湖南民歌

【而今迈步从头越】

材料三   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刘伯承《回顾长征》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后来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新道路?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一次会议?
2023-12-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动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要改革(     
A.文化制度B.政治制度C.教育制度D.科举制度
2023-12-29更新 | 12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他力陈光绪帝推行变法,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他”是(     
A.谭嗣同B.康有为C.梁启超D.李大钊
2023-12-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以下历史文献按照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