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习俗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7 道试题
1 . 服装是时代的外衣,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历史变迁。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近代以来中国服装的变迁》为题目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百年芳华奇花初胎】

材料一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社会各界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min,稍微合拢)裆裤为主。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摘自【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西学东渐风云再起】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源自西方的喇叭裤成为人们展示自我改变的重要方式,如一阵旋风传遍神州大地。喇叭裤的流行对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采用A字形服装轮廓,青年男女开始崇拜西方人的体型,身材高挑成为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

——摘编自吴志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嬗变》

图B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

        ①           

材料四   作为全国汉服主要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山东曹县依托电商资源优势,聚力打造汉服全产业链条,让汉服产业成为群众增收、人才吸引、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23年,曹县汉服网络销售额达到72.15亿元,抢占了全国40%的市场份额。

——摘编自2024-03-24央广网

依托陕西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纺织服装资源优势,成立西北首个汉服交易中心,旨在凝聚陕西广大服装企业,努力做强做大服装产业链,让它成为周、秦、汉、唐国风服饰交易中心和体验基地。

——摘编自2024-04-09西部网

小红书数据显示,今年春节,超一万名社交平台博主在海外穿汉服庆新春,他们把中国传统服饰带到了荷兰、西班牙、马耳他、冰岛等国,点亮了汉服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2024-02-16朝闻天下

(1)依据材料一,概述民国初年中国服装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A中影响我国20世纪50年代穿衣风格的国家及其历史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原因。从图B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1世纪以来变化的主要原因。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准确凝练)综合以上所有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服装变迁的感悟。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四模历史试卷
2 .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幕民族发展的宏大篇章。张老师以“追寻发展历程”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依据所学知识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史料——谋求平等发展】

材料一   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服饰上,“一切前清王朝服饰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随着近代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民国初年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的新派人物。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古老文明的代表,在这场风起云涌的运动中,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有力声音,涌现出了两位杰出的民族主义者——孙中山和甘地。

——王波《孙中山与甘地民族主义思想比较》

(2)依据材料二,简述甘地为争取平等所作出的贡献,并归纳两位历史人物承担的共同时代使命。

任务二【赏析油画——见证革命道路】

(3)面对困局要敢于开创革命新路。结合史实分别说明面对图一、图二中的困境,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走出新路的。

任务三【阐述史实——见证伟大复兴】

(4)回顾历史才能领略民族伟大复兴。请从下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自拟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
B.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令”
C.19世纪末,张謇等人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D.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呈现新旧并呈的变化特征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文化交流和人类的发展相伴而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阿拉伯商人将丁香等香料运往中国,大量蔬菜也从外国引入中国,如废茶和甜菜等;在当时长安居民的衣食、娱乐等领域都能看到外来文化的影子。

——摘编自王小甫《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亚历山大在远征中,将希腊的神话,语言.艺术等带到东方,又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绕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明交流的方式及文明交流所产生的作用。

材料二   当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华人与洋人在烛光摇曳的西式酒厅中举杯相庆,欢歌曼舞时,内地城市和广大农村的人们却还不知提琴、洋笛为何物。当商人、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群体中的不少人成为领导时代的弄潮儿时,普通市井民众,杂役及乞丐等底层社会成员,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对西方近代文明生活方式欣然向往,也只得“望洋兴叹”,被排斥在近代文明之外。

——摘编自扶小兰《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之变迁》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文化娱乐生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分析近代中国文化娱乐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今年(2023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07年,天津开辟出一座植物园,供游人游览,但其游览章程规定“星期一、二、三、五、六,准男客入览。星期四、日,独许女客入览”,严设男女之防。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       
A.城乡差异明显B.自由平等盛行C.休闲方式多样D.新旧元素并存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35校联考九年级三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近代外交官顾维钧回忆他20世纪初以来与京剧演员梅兰芳三次见面的礼节:梅兰芳第一次对他“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第二次鞠躬,第三次是握手。这反映了近代(     
A.外交官地位不断降低B.艺术家社会地位提升
C.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D.社会风俗观念的变化
7 . 1927-1936年,上海女性婚礼服以旗袍为主,上世纪居于首位的传统婚礼服袄与马面裙逐渐淡出视野,西式的套裙、婚纱出现次数较多。这反映了(     
A.婚礼服饰全盘西化B.女性反对包办婚姻
C.社会生活发生变化D.旧式婚俗已被取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8 . 历史纪录片承担着探究历史,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如果要拍摄与中国近代社会相关的纪录片,下面素材可用于拍摄(       
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剪除男子发辫;
劝禁女子缠足;废止跪拜;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A.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B.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C.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D.社会生活习俗变迁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
9 . 以下一组照片共同反映了(     

A.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B.近代中国各阶层救国探索
C.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程D.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中沣东中学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八)
10 . 服装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日本和服仿照唐朝服装式样,从左衽变成右衽。当时和服的名称,又叫“唐草”、“唐花”、“唐锦”,有些图案和花纹,明显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如平安时代天皇的冕服上衣绘有日月星辰,龙凤虎猿,御裤上半黑色的花纹,是受《礼记》的影响。

——摘编自王祖兮《论唐朝服饰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二   民国时期,以西装为代表的新式服装出现并广为流行,但是传统的长袍马褂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女子打破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穿上了西装。人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服饰,不分高低贵贱都可以穿同样的衣服,突破了服饰对人的束缚。

——摘编自杨静兮《民国时期的服饰审美探析》

材料三   

2020年以来中国汉服市场规模

年份

市场规模(亿元)

2020

63.6

2021

101.6

2022

125.4

2023

144.7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重视传统文化的回归让汉服成为国人展现自身文化自信的窗口,由于一系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综艺节目、纪录片以及短视频内容的火热,汉服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摘编自环球时报《“汉服热”正在带火“汉服经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服饰受唐朝影响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人们对服饰的选择折射出近代中国流行什么进步思潮?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20年以来中国汉服市场规模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服饰变迁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三中玉高附中联考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