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我做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7 道试题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
1 . 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后,2023年4月1日起,我国又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开始施行。(     
A.黄河保护法B.淮河保护法
C.珠江保护法D.松花江保护法
2023-11-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考模拟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2020年7月,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面加强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A.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公平B.有利于保障学生的财产权
C.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D.有利于继承发扬实干精神
2023-09-1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中考二模社会法治试题
3 . 在2019年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此,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社会调查】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得下列数据:我国城市垃圾每年超过1.5亿吨,累积堆存量超过65亿吨,侵占约35亿平方米土地。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四分之一的城市被迫将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导致垃圾二次污染。我国每年因垃圾不分类而造成的资源损失约300亿元。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新闻播报】市政府出台的《金华市区城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指出:2018年市区城区所有公共机构和重点社团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2019年市区城区所有社团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和相关重点企业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成效;2020年以后市区城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2)有人认为,政府出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政策,就能解决生活垃圾分类的难题。请你对一观点加以评析。

【宣传策划】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同学们准备制作宣传画报。


(3)请你为宣传画报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023-09-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社会法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漫画:



(1)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用权利义务的相关知识对漫画中人物的行为加以评析。
(3)材料和漫画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3-09-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社会法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宁波象山亚帆中心基地积极践行“无废”新理念,赛事期间,将推行电子门票,减少纸张浪费;积极实行垃圾分类,设置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这些做法体现了(     
①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       ②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③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已得到根本性解决       ④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9-0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社会法治试题
6 . 宁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宁波市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部分)

人口普查(宁波)

总人口(万人)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万人)

文盲率(%)

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第六次(2010年)

760

1.03

3.83

8.61

第七次(2020年)

940

1.78

1.55

12.59

(1)根据上表内容,分析宁波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016年宁波市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海绵城市达160平方公里。


(2)结合下面示意图,宁波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针对哪一资源问题?并分析宁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材料三:2022年宁波市生态环境治理成果(部分)

●全城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2微克,空气质量为优等
●整治高耗低效企业3431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51家,建成绿色工厂686家
●实施“甬有碧水”八大攻坚行动,水质优良率提升到93.6%,连续5年获省“大禹鼎”
●“无废指数”水平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注:“无废”指的是在源头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或者不产生废物,产生了废物以后,循环利用、安全妥善处置。)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宁波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7 . 下列图片中中国实施的这些重大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A.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B.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C.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D.资源科学利用不够

8 .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我国2019—2060年二氧化碳排放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变化(含预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该示意图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A.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
B.预计2030年左右能源消费将以非化石能源为主
C.二氧化碳排放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D.预计204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
2.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①大力开发非化石能源                 ②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③提倡多用一次性产品                 ④用干衣机代替传统晾晒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2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真题
9 . 杭州正在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年来,杭州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的该项工作绩效考核中,杭州再次获评优秀等次。

材料二   《浙江日报》报道了杭州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我国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

部分举措

新发展理念

某区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三生”一体,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某镇积极打造以茶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小镇,通过智慧农业、现代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推动茶叶从农业领域向工业、医学、深加工等领域拓展。
杭州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创造性开展区县(市)协作。城区与县市对口挂钩结对,在产业、资源、干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作。

——举措摘自《浙江日报》


(1)按顺序写出材料二表格中的举措所对应的发展理念,并依据新发展理念再为杭州市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提两点具体建议。
(2)简述杭州市争当共富示范区城市范例过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论依据。
(3)运用“走向共同富裕”的知识,说明杭州市积极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意义。
2023-05-1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 历史与社会试题
2023·浙江·一模
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10 .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净零排放”。浙江争做碳中和先行者,下图为2009~2019年浙江省能源消费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9~2019年浙江省能源消费变化特点是(       
A.石油的消费量始终最大B.煤炭消费量2016年达到峰值
C.天然气消费量快速下降D.水电、核电消费量波动上升
2.有助于浙江省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低碳生活方式是(       
A.大吃大喝,追求豪华奢侈B.追求名牌服饰,引领时尚潮流
C.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空调D.出租车出行,快捷到达目的地
2023-05-17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道德与法治 历史与社会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