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同学们将下列历史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2020-07-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议上指出:“从1927年开始,党的工作方法是……这一工作方法已经结束了,即将开始……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一伟大转变,具有极为深刻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知识卡片

时间:1978年12月

会议:中共________召开

内容:批判了……,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


(1)根据所列三个材料,写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2)材料二中的“党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3)联系所学,补充材料三知识卡片中的相关内容。
2019-11-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九年级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题6
3 .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她的诞生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事件或人物与此无关的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陈独秀、李大钊D.俄国二月革命
2019-11-1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九年级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题5
4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巨大苦难,但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1)材料一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曙光。

材料三



(2)材料二中“曙光”是指什么?请概括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关系。

材料四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五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4)国共两党“同仇敌忾”,此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9-11-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九年级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题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到中国化的深化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歌舞《北方吹来十月的风》剧照。



(1)材料一中“十月的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十月的风”吹入我国的过程中站在宣传前列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但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这次访问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心中正勾画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10月26日,邓小平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摘编自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理解“我们现在很需要跑”?我们是怎样“跑”起来的?
2019-11-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19届九年级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从中共第一个纲领、第一份决议,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带领人民一步接一步,从小船一直划到巨轮上,驶向光辉的彼岸。


【从弱小到强大】

材料一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下图所示的邮票是红色朝霞映照下的中共一大会址和一艘游船。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这张邮票取一个合适的标题,该标题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初心”二字,中共成立时的“初心”——奋斗目标是什么?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二 共产党领航,中国从生灵涂炭、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铁钉、火柴都要进口,到自力更生造出“两弹一星”,“嫦娥”奔月,“蛟龙”入海……一个政党的成长和一个国家的复兴紧密相连。

——《人民日报》

材料三 历史上的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从挫折到成功】

材料四 一个政党的成长和一个国家的复兴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中经历过挫折,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28年的艰苦卓绝努力,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