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表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革命党派和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反对共同的敌人,使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下解放出来。为此,当时中共中央准备(     
A.发动护国战争,维护共和制度B.与国民党合作发动国民大革命
C.确定党的纲领、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D.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2024-03-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月模拟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
2 . 《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此次“合作”的主要成果是(     
A.袁世凯取消帝制B.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024-03-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五中等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把年代尺。(如下)

(1)请简述图1、图2两幅历史图片事件之间的联系。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说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地区为开辟“这条道路”做了哪些努力。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科综合评价社会法治试题-初中历史与社会
4 . 朱德在评价孙中山时说:“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不怕困难和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以下可以印证朱德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A.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D.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2024-02-1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4年初,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以下属于国共合作的事例是(     
①成立黄埔军校②开展北伐战争③发动秋收起义④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2024-02-1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效果评测社会法治试题
6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024-02-1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效果评测社会法治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会议是(     

主持人

主要内容

意义

孙中山奋斗目标:进行国民革命
合作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A.国民党一大B.中共一大C.中共二大D.遵义会议
2024-02-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共同体学科素养测试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社会·法治试题
8 . 从叶挺的履历表中可以看出(     

A.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B.红军长征完成了战略转移
C.抗日战争展开了全民族抗战D.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胜利
2024-02-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独立作业社会道法试卷
9 . 报刊是历史的档案,记录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9月19日,宣传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的目的:“不仅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救国时报》:1936年12月,杨定华发表的《雪山草地行军记》以亲历者的视角,详细介绍了某战略转移中所见所闻。

《大公报》:1945年8月15日,头版用五个前所未有的超大号铅字向全国人民宣告“日本投降矣”,并写道:“中华民族不是没有光荣的历史,中华民族更不是一个卑屈的民族。”

《大众日报》:1948年12月24日,报道指出:“在华北、华东和中原三大解放区党政军民全力支援下,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食粮充裕,生活显著改善。”


(1)《广州民国日报》宣传的这一重要军事行动指的是什么?《救国时报》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
(2)针对《大公报》中提及的“中华民族不是没有光荣的历史,中华民族更不是一个卑屈的民族”,联系所学知识,列举中华民族“光荣不卑屈”的两例抗战史实。
(3)《大众日报》报道的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报刊报道的内容,反映出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02-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期中社会·法治试题
10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骨干,为北进讨伐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对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图一     《南昌起义》(绘画)                            图二   井冈山会师

材料三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大国民革命成果?并指出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
(2)从“图一”到“图二”,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并说说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中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