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探大国崛起,究兴衰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表(单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工业产值

31.8%

23%

13.2%

10%

1913工业产值

14%

38%

16%

6%

材料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图

(1)材料一表格中英、美国两国工业产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书本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据上图所示,指出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说说大国崛起的历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024-03-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
2 . 下列有关历史事件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②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③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并存的政权       ④《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空军的人数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3-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
3 .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

——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济贫法》的修正案,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1909年通过了《城市规划法》……

——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中世纪城市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英国、苏联城市人口变化的各自因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世界各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
2024-02-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调研检测社会法治试题-初中历史与社会
4 . 苏俄建立之后,在经济领域依次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1年伊始,德国电视2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1》

材料二   布尔什维克们试图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在1920年后苏俄大地不断发生的农民暴动提醒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们“此路不通”……在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后,列宁和俄共终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务实的调整,并很快收到成效。……但是历史让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列宁去世后仅仅两年斯大林就放弃了这一务实的探索,他试图用一种强制的高效的行政手段来取代一切自然的经济行为。

材料三   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其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一谈马克思的贡献。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和成功实践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务实的调整”和“强制的高效的行政手段”分别指的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两者的区别。
(3)材料三反映了大国崛起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4-01-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 金华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九年级社会法治试卷 
6 . 1921年7月,苏维埃俄国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由私人经营。这表明当时实行(     
A.新经济政策B.农奴制改革C.农业集体化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4-01-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社会·法治试题
7 .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船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故事,回答问题。

探索之船

1500年左右的海船

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科技之船

英国的“蒸汽轮船”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变了城镇中心的面貌,人口不断增长,并向城市汇集,城市交通工具革新,基础设施也在改善;但它也会让一切蒙上一层烟尘,肮脏和喧闹是维多利亚时代城市的特征:汽船、火车、工厂和房屋的烟囱以及马匹带来污物。
——摘编自《牛津英国史》

革新之船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材料三:它最著名的“壮举”是1917年11月7日发出了起义信号,巨大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作为纪念舰永久停留在涅瓦河畔,并成为海军博物馆。
——摘编自里昂·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
(1)指出材料一中“远航探险”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画线部分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3)上述“船”的故事,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
2024-01-2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社会法治12月独立作业试卷 
8 . 20世纪20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9 .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这种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材料三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诞生于一战期间,解体于20世纪末。70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的荣辱兴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没能使苏联走出困境,苏联最终解体。

(1)材料一中图1中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的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3)材料二中“这种模式”指的是什么?“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说明该模式在经济上有何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苏联的荣辱兴衰能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2024-01-2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 永康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独立作业九年级社会法治试卷
10 . 普京曾指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这里的“苏联式的经济”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重点发展农业的政策
2023-10-2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作业质量反馈练习社会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