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旨在动员人们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①减弱温室效应②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③降低大气湿度和增加降雨量④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 . 下列有利于碳一氧平衡的是(  )
A.发展畜牧养殖业B.发展淡水养殖
C.大力植树造林D.减少农药使用量
2023-03-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鼎湖山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被誉为“北回归线带上的绿宝石”。附近居民有种植“人面子”的习惯,等结出果实后采摘制成餐前开胃菜。图甲中A、B、C表示人面子树的三种生理作用,①表示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图乙为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面子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者,通过___________(填“A”、“B”或“C”)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该过程发生在图乙的[3]___________中。
(2)人面子树结出的果实被称作“人面子”,在果实营养组织的细胞中,糖类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乙图的[]___________中。果实成熟后采摘下来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甜味下降,原因是果实从外界吸收[①]___________,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___________
(3)炎热的夏天,走进鼎湖山森林公园会感到凉爽舒适,是因为植物的[B]增加了空气的___________,植物的生理作用B促进了生物圈的___________循环。
(4)过程C代表___________,其意义之一是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过程A代表___________,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023-03-08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生物(广东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4 .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无机物B.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物质中的能量
C.维持碳-氧平衡D.参与水循环
5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可见,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时间是______年。
(2)“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实现“碳的零排放”,其中的“碳”指的是______气体。
(3)由图可见,植树造林是“碳”吸收的途径,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______作用,吸收______气体,释放______气,维持生物圈的______平衡。
(4)下列措施中,与减少“碳”排放直接有关的是______(多选)。
A.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基地B.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C.保护野生动物D.搞好清洁卫生
2023-02-2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它横跨8个国家,覆盖南美40%的面积,是全球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它贡献了地球大气中20%的氧气,对缓解全球变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8月,持续不断的大火,正以创记录的速度吞噬着巴西亚马孙雨林的一切。据报道,大火中雨林新添了9250平方公里的疤痕,烟雾弥漫到了3000公里以外的城市。热带植被和其间栖息的动物、真菌正化为灰烬。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警告说,破坏亚马孙雨林的结果就是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会更加频繁地出现极端气温。
(1)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这是因为植物的______作用可以吸收______,释放______,能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2)雨林中的植物通过根尖的______区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根、茎中的______运输到叶片,大部分水通过______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3)由于雨林中的植物种子大火后就开始萌发,火灾后的亚马孙雨林数十年后又可以恢复绿化,那么植物种子属于______器官,植物细胞中控制发育和遗传的细胞结构是______
(4)保护森林资源是全世界的共同任务,我国为保护植物资源,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______”,我国的“______”防护林工程是我国一项大型生态工程。
2023-02-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器”、天然的“蓄水池”、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据研究表明,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面高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__________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
(2)绿色植物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_,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因此被称为自动的________。所以我们应积极参加___________的活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3)树木依靠根尖的成熟区的吸收大量降水,与其根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根尖的成熟区具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扩大了根的___________
(4)森林能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___________作用来完成的。
2023-02-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我国宣布“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增加碳汇。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为“绿碳”和“蓝碳”。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1:“绿碳”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扩大森林绿地面积、保有健康的湿地、给高楼和立交桥架的水泥立面种上爬山虎等都是绿碳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2:“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海岸带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红树林、海藻场、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都承载着“蓝碳”使命。
资料3:某地通过建设海洋牧场,构建“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如图),探索海洋碳汇发展之路。

(1)森林生态系统是由种类众多的生物与______构成的统一整体。森林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储存能量的______,从而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绿碳”或“蓝碳”)。
(2)海藻场中的海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______植物;海藻和海草都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达到减碳的目的。
(3)资料3的“藻-贝”共生养殖生态系统中,影响贝类生存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质因素等被称作______因素。据图写出包含贝类的最长一条食物链:______;由图可知,贝类利用______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
(4)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和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碳中和”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碳足迹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响应低碳生活号召的? 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023-02-19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近年来,许多城市将废弃闲置的角落变成了百姓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扩大了绿化面积。下列关于“口袋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人类提供更多氧气   ②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③减少沙尘,降低噪音   ④降低环境温度,改善小气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2-18更新 | 4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植物生理学家笔下的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  )
①食物来源②水的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能量来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