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3 道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1 . “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社会发展”,请将下列四种垃圾从左至右放入图中的垃圾桶中,排序为(  )
①过期药品        ②剩菜剩饭            ③尘土       ④矿泉水瓶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2 . 习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关于绿色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骑自行车低碳绿色出行
B.为提高粮食产量,毁林开田
C.开拓荒山,加快城市建设
D.厨余垃圾可做堆肥处理,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2024-04-03更新 | 16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3 .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向世界阐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B.开展陡坡种粮、退耕还林还草行动,改善生态环境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2021-07-06更新 | 64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4 . 2021年全国两会,“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①~④”表示生理或化学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多会造成______,使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2)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植物的[       ]______,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______。此外植树造林还能涵养水源,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______增加了大气的湿度。
(3)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______,伴随着食物链中碳的流动,能量的流动会逐级递减,若生产者体内有1 000焦的能量,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最多是______焦。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却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4)“碳中和”作为一种新的环保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活和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为响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______(至少写出2条)。
2021-10-01更新 | 4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
5 .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mm 的塑料碎片和颗粒,研究证实其已进入人体血液,并初步证明可对人体结构造成损伤。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环境中微塑料含量的是(       
A.少喝瓶装水B.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少用塑料袋D.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6 .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这里所说的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峰之后进入逐步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具体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实现碳中和,不仅要求各部门的碳排放水平下降,还要采取植树造林、负碳排放技术和碳补偿等措施抵消碳排放。结合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要实现碳中和,采取植树造林措施的原因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选填图中序号)途径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绿色植物进行该生理活动时,同时释放______,所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7 . 重金属铬能破坏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相关食物网如下图。为研究生物硫铁是否能够治理铬污染,科研人员选用若干组斑马鱼,每组10条,在浓度为79.30mg/L的铬污染水中投加不同浓度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

说明:PC组指水中不含铬,但生物硫铁投加比为4;Blank组不含生物硫铁和铬。请回答:
(1)重金属铬在图一中积累最多的是______ 的体内。
(2)科研人员要多次重复实验并求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
(3)生物硫铁投加比至少达到_________时,斑马鱼的存活率能达到100%。
(4)科研人员比较PC组和Blank组的结果发现,虽然PC组生物硫铁投加比为4,但两组斑马鱼的存活率却相同,这说明___________对斑马鱼的存活率没有影响。
(5)根据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022-05-22更新 | 25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我国因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如下碳循环尔意图:

(1)减轻二氧化碳排放根本措施是减少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图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途径共有_____条。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索“碳中和”,利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和腐生菌建立一个“小球藻—腐生菌循环净化器”来解决这一问题。腐生菌通过分解人类的代谢废物,为小球藻提供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而小球藻可进行______(填图中数字),以达到“碳中和”。
(4)我国在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开发使用多种可再生资源,请列举1例:________
(5)“碳中和”意味着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时代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1个低碳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塞罕坝被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由荒原变成万顷林海,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图一是塞罕坝生态系统的一角,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生态系统中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青蛙的发育方式为_____发育;按照_______,可将蝗虫与其他动物分成两类。
(3)该生态系统中,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和食虫鸟,在一定时间内蝗虫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
(4)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如图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碳”的“排放”与“吸收”的平衡,其中的“碳”指的是______,“吸收”指的是图一中的______(填序号)过程。

(5)下列措施中,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直接有关的是(  )(多选)
A.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B.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C.开发新能源汽车D.建立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3-05-16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10 .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将秸秆焚烧还田B.大面积植树造林C.将垃圾分类回收D.使用充电式电池
2022-08-24更新 | 41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生物真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