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听觉的形成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汶川地震之后,在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01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为期一周的防灾减灾宣传周6日正式启动。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南昌市多所中小学校还进行了防灾演习。
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据图和上述资料分析回答:
[   
(1)当警报拉响,正在上课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而有序地冲出进教室,仅用了1分多钟,整栋楼里的近2000师生就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同学们听到警报的过程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_________产生的。
(3)同学们下楼后感觉心跳加快了,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这些生理变化主要是受到____________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影响。
(4)师生们一听到警报就迅速下楼的反射活动属于_______反射。
(5)巨大的爆炸声往往有可能把人的耳朵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的是[     ]________,所以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避免耳被震聋。
(6)舞蹈班的同学在跳芭蕾时身体协调性好,姿态优美,这与其[     ]______发达有关。
(7)如果鼻、咽、喉感染,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     ]________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2 . 听觉中感音、传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
耳聋是一种很常见的耳部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要了解耳聋,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我们的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构成,外耳接受外界的声波,声波通过耳道内的空气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的耳蜗是一个充满淋巴液的螺旋管,管内排列着很多细小的毛细胞。毛细胞因其表面有纤毛得名,一旦受损,很难再生,依据位置和功能不同分为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如图1)。当声音传入时,淋巴液带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上的纤毛摆动并产生兴奋,兴奋被传送到大脑皮层中的特定区域,于是我们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些药物的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耳聋,称之为药源性耳聋,所使用的药物称之为耳毒性药物。某些抗生素属于耳毒性药物。据统计,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耳聋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都有一定的致聋风险,而这些药物对某些疾病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短时间内也不能退出市场。滥用、错用这些抗生素,会造成毛细胞中线粒体以及听神经损伤,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耳聋。药源性耳聋很难治疗,预防药源性耳聋要慎用抗生素,拒绝滥用抗生素。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我们的听力。
   
(1)毛细胞存在于图2中的________内(填字母),其产生的兴奋能够传递到大脑皮层的E________(填结构名称)。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A________(填结构名称)传到内耳。
(3)听力正常的人听到后面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会做出回头的动作,而滥用抗生素造成听神经损伤的人不能做出这一反射活动,其原因是反射弧的________损伤。
(4)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庆大霉素可能导致永久性耳聋,原因是毛细胞中线粒体的损伤会影响细胞的________作用使其死亡,并且毛细胞很难再生。
2023-08-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的Jeffrey和Michael,表彰他们发现了生物体中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如题图所示,当人在黑暗环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会将光暗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并向腺体松果体发出指令,分泌褪黑素。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它可以改善睡眠,帮助入睡。而当太阳升起,太阳光中的蓝光则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随着光照渐强,人体就停止分泌褪黑素。
材料二:很多青少年喜欢睡前玩手机和平板,甚至熬夜打游戏,常常导致失眠现象的发生。这是因为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所发出的光基本上属于蓝光。人体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睛对蓝光更敏感。对青少年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
   
(1)资料一中光照变化会引起分泌的褪黑素量的变化,完成该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其中效应器是________
(2)资料二中,手机屏幕所发出的蓝光依次经过眼球的角膜、房水等结构,最终在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上形成视觉;深夜经常玩手机,会导致眼球内的________曲度过大,造成近视眼,需配戴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玩游戏时动感刺激的音乐引起________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相关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3)青少年晚上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导致失眠的原因可能是:当视觉感受器感受到蓝光刺激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大脑,大脑认为天亮了,进一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扰乱生物钟影响入眠。除以上外,睡前不宜观看比赛等使情绪激动、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的事情,因为这会促使体内的________素分泌增加,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据材料分析,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________调节的影响。
2023-07-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耳机的使用率也在大幅度提高。耳机作为一种近距离传输声音的方式,它的音量、频率、卫生等情况都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每个人出生时,耳蜗中大约有1.5万个毛细胞,用以感知振动。当长时间佩戴耳机时,近距离、长期过量的刺激会使毛细胞受损。

为了研究人在不同噪音环境下使用耳机时可能面临的听力损伤风险,科研人员随机抽取了36名听力健康、无耳科病史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在隔音室中分别模拟三种噪音环境:安静环境(30dB(A))、嘈杂的马路(65dB(A))和高速行驶的地铁(75dB(A)),受试者分别佩戴入耳式和头戴式两种类型家用耳机(如图2所示),进行习惯音量和言语识别率的测试。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正确佩戴耳机应遵循“60-60-60”原则,即当外界声音环境不超过60dB时,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佩戴耳机时间少于60分钟。由此可见,科学的选择和使用耳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听力的损伤,从而达到保护耳的目的。
(1)人的听觉在______形成,其感受器是______。长期过量刺激会使感受器内部的毛细胞受到损伤。如图1表示,与健康毛细胞比较,受损毛细胞纤毛发生的变化是______。这种损伤不可逆转,会导致听力下降。
(2)综合分析图3和图4可以看出:随着环境噪音的提高,两种耳机的习惯音量都______。但是在相同噪音环境下,与头戴式耳机相比,入耳式耳机______,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有同学认为噪音环境下可以佩戴耳机。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合理,请阐述理由:______
2022-07-28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