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塑料污染是当前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塑料制品的大规模生产、快速更新换代(1/3的塑料制品为一次性包装塑料)、难降解性以及低回收率(80%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使得塑料垃圾在环境中大量堆积。塑料垃圾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转变为微塑料颗粒(直径介于0.1微米~5毫米),极易被环境中的生物体吸收,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包括潜在的炎症反应、内分泌干扰和细胞损伤。
材料二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俗名面包虫,其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原产于北美洲,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经苏联引进到中国。黄粉虫可取食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等多种材质塑料,且对聚苯乙烯的降解效果最佳。研究人员将聚苯乙烯泡沫作为饲料喂给黄粉虫,发现100只黄粉虫幼虫每天可以吃掉34~39毫克的泡沫塑料,还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并羽化为成虫。将取食过塑料的黄粉虫喂给实验小鼠,小鼠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1)据材料一分析,微塑料颗粒会随着呼吸经______到达人的肺部,从而影响肺的气体交换。由于微塑料的______性,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______不断积累,最终进入人体,诱发潜在的炎症反应。
(2)据材料二分析,黄粉虫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______变态发育。黄粉虫能取食多种材质的塑料,且对______降解效果最佳。
(3)塑料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中学生,你可以这样做:______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六校联考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2 . 以下是小陈和小马同学关于昆虫的探索和发现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陈和小马发现3只外形相似的昆虫(图A)。小陈观察到翅的数量相等,均为____________对,认为它们都是“蜻蜓”,但小马不认同,因为他发现翅的______(写出一点)等特征存在差异。
(2)通过“昆虫分类检索”,两位同学查到了三者的种名,并绘制了分类图B。可见日常所说的“蜻蜓”并非种名,其所指的分类单位是______
(3)分析图B,两位同学发现三者中斑脊赭丝蟌和______二者亲缘关系较近。
(4)两位同学对3种昆虫进行了进一步的资料查阅,发现它们的生理功能也存在差异,①②的发育过程不经历蛹期,而③的发育过程经历蛹期,则③的发育方式称为______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3 . 花鸟画中的生物学
《芙蓉锦鸡图》为北宋著名花鸟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画中一只美丽的锦鸡停立于芙蓉枝头,与飞舞的彩蝶遥相呼应,左下角的几枝菊花,既填补了画面的空白,又增加了秋天的气息。请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芙蓉”所处的分类等级为_____。芙蓉和菊花都属于种子植物,划分的依据是_____。在生产生活中,常将带叶枝条的下部去除叶片,插入土壤来大量繁殖芙蓉和菊花,这种繁殖方式称为_____
(2)右上角图示为毛毛虫化蛹成蝶的过程,据此判断,蝴蝶的发育方式为_____
(3)锦鸡属于鸟类,能飞上芙蓉枝头。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有_____(答一点即可)。
(4)《芙蓉锦鸡图》是迄今发现有关鸟类杂交的最早记录,画中的锦鸡既有红腹锦鸡的“红肚皮”和“金冠”,又有白腹锦鸡的“白围巾”,这说明,杂交后代具有_____的遗传特性。请你试举一个利用其他方法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实例:_____(包含育种方法和生物名称)。
(5)锦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两种,它们的羽毛颜色差异大,这实质上是_____的多样性。由于栖息地被破坏,非法偷猎及非法贸易等因素,锦鸡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保护锦鸡,请你写出一项中学生能够身体力行的保护措施:_____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多校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4 . 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食用蚱蝉的传统,最为普遍的食用方式为“油炸金蝉”。蝉若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堪为食用昆虫中的佼佼者,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
(1)金蝉的发育经过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这种发育属于_____________变态发育。
(2)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蝉的品种有很多,比如蚱蝉、蟪蛄、草蝉、斑蝉、薄翅蝉、高砂熊蝉等(已记录约2000余种蝉),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
(3)金蝉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蝉退”(又称“蝉皮”)现象,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树→_____________。该食物链中,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5月湖北省孝感市九年级中考三模地理·生物试题-初中生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同学们离开桑园来到家蚕养殖中心,了解家蚕的饲养。小华发现个别蚕的皮肤与其他蚕不同,像油纸一样透明,于是向科研人员请教。科研人员告诉同学们这些皮肤透明的蚕是油蚕,皮肤正常的叫做正常蚕,他们对家蚕的皮肤做过相应研究,结果如下:(分别用A和a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
组合亲代子代
组合一正常蚕×油蚕全部正常蚕
组合二正常蚕×油蚕正常蚕、油蚕
组合三正常蚕×正常蚕全部正常蚕
组合四正常蚕×正常蚕正常蚕、油蚕
(1)家蚕的发育会经历受精卵、幼虫、___________、成虫四个时期,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组合四亲代均为正常蚕,子代出现油蚕,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通过该组合的结果可知皮肤透明是___________性状,推测子代正常蚕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
(3)组合二中子代油蚕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_____
(4)组合一和组合二亲代表现型完全相同,子代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真题
6 . 学校开展“探索生命,见证成长”之养蚕实践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观察并记录蚕的一生。

组别温度第四次蜕皮的日期化蛹的日期
第一组18℃11月6日11月19日
第二组24℃10月2日10月8日

(1)选择优质的“蚕种”孵化家蚕,“蚕种”实际上是家蚕的___
(2)饲喂过程中果果观察到“蚕宝宝”会定期蜕皮,蜕下的“皮”实际为___,其会限制蚕的发育和长大。
(3)“蚕宝宝”的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称为___
(4)由表格可知,___℃下,“蚕宝宝”化蛹所需时间更短。请将两组“蚕宝宝”在不同温度下,第四次蜕皮到化蛹所需的时间转变成柱形图,画在下列坐标图中___

2024-06-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7 . 兰花螳螂(如图)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最抢眼的成员,是世界上进化得最完美的生物之一、兰花螳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述对兰花螳螂的描述并结合图片,推断兰花螳螂属于(  )
A.节肢动物B.软体动物C.腔肠动物D.环节动物
(2)兰花螳螂总是静静地伏身于兰花丛中,善于利用自己奇特外貌隐藏自己,提高捕获猎物的几率,此现象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3)兰花螳螂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长相大体相同,区别在于成虫羽化后色彩会发生变化,并多了翅膀。下列与兰花螳螂发育过程相似的是(  )
A.蝴蝶B.苍蝇C.蝗虫D.蜜蜂
(4)下表是三种螳螂的分类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兰花螳螂刺花螳螂中华大刀螳
花螳属刺花螳属大刀螳螂属
花螳科螳螂科
螳螂目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目
B.三种螳螂中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共同特征最多
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
D.三种螳螂的形态结构不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2024-06-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高平市多校中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
2024·内蒙古鄂尔多斯·二模
8 . 清朝顾彦所著《治蝗全法》记载:“蝻未能飞时,鸭能食之。如置鸭数百于田中,顷刻可尽。”。该防治方法(  )
A.治虫的最佳时期是成虫期
B.包含食物链“蝻→鸭”
C.说明生物间相互制约
D.有利于能量在系统中被循环利用
2024-06-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第2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体育与健康知识)
9 . 广东省高州市被誉为中国“龙眼之乡”,龙眼的主要害虫是荔蝽,常年一般造成龙眼减产20%~30%,大发生年份则达80%~90%。若虫和成虫吸食花、幼果和嫩梢的汁液,造成落花落果,甚至枯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龙眼可以通过扦插进行无性繁殖
B.种植龙眼种子进行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C.推测荔蝽是昆虫,但不是节肢动物
D.荔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2024-03-23更新 | 2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一模生物试题
10 .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陕西是我国猕猴桃的主要产区。秦岭猕猴桃核心产业带提升了国产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繁育猕猴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择个大的熟果,将果肉取出碾碎,筛选种子,埋在稍微湿润的土壤中,保障猕猴桃的发芽率:二是选择品质优良、芽眼饱满的粗壮枝条或发育良好的芽,用塑料带固定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野生猕猴桃上(图1)。每年5-6月份是猕猴桃的开花时间,主要靠中华熊蜂进行传粉。猕猴桃常见的病虫害有蝽象、蝙蝠蛾等。

(1)上述资料中猕猴桃繁育的两种方法最本质的区别是:是否经过______的结合。使用第二种方式的优势是______(至少答出一点)。
(2)图1繁育猕猴桃的技术称为______,成活的关键是让①和②的______紧密结合。
(3)中华熊蜂是秦岭木本植物的主要传粉者,对于维持秦岭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据图2可知,中华熊蜂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它比蝽象的发育阶段多了______期。
(4)防治蝽象的最佳时期是______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