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小华所在的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测量某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

(1)在指针稳定前,指针相对于分度盘是_________的(选填“静止”、“运动”);小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天平进行调节,当天平的横梁静止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此时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天平调节好后,小华将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横梁水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g。放入在盘的两个砝码中,_________砝码先放入盘中(后一空选填“”或“”)。
(3)接着,小华用细线吊着石块将其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放入石块前、后液面的位置如图丙,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实验完毕,应_________才能离开实验室。
2023-10-0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渝中区中考二调物理试题
2 . 如图为重庆地铁二号线东起渝中区较场口站,途经九龙坡区,西至大渡口区,向南延伸至巴南区鱼洞站,全程约,跨越4个行政区,辐射9个片区。某次小明和小宇兄弟二人分别去大坪和鱼洞办事,他们8:40坐二号线同时从较场口出发,8:55分小明到达目的地,10:16分小宇到达目的地。由此可知轻轨的平均速率约为_________,较场口到大坪的轻轨线路长约_________。(假设到站停车时间不计,运行中各段的平均速率都相等)
2023-10-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渝中区中考二调物理试题
3 . 如图所示,下列呈现的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镜中的“小猫像”
B.放大镜下的“大地图”
C.阳光下的“树影”
D.洒水车洒水出现“彩虹”
2022-04-01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3月自主作业物理试题
4 . 小强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点燃蜡烛后,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上;
(2)将实验器材按图中甲位置放置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用此规律工作的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实验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跑”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选填“上”或“下”);
(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4)小金同学进一步探究:如图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__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图丁是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为大家直播演示“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实验,如图甲是通过水球成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的瞬间。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如图戊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________组成的(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5 . 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6 . 如图所示,一束与水面成30°角的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人站在岸边看见的水中物体其实在物体实际位置的______(选填“上方”“原位置”或“下方”)。
7 . 如图甲所示,冬奥会开幕式上童声合唱《奥林匹克颂》。从物理角度来看,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唱歌声的______(选填“音调高”“响度大”或“音色好”);图乙是全国各民族、各行业的176名代表正在传递五星红旗的过程中,以国旗为参照物,站在地面不动的传旗手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8 .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若入射光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反射光也绕O点顺时针转动
B.图甲中若入射光沿NO方向入射,则反射角为90°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仅凭甲、丙两图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是不可靠的
9 . 如图所示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中,由汽化吸热导致的是(  )
A.游泳上岸风吹很冷B.夏天吃冰棍解热
C.烧水时易被水蒸气烫伤D.食物下面放干冰保鲜
2022-03-11更新 | 68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
10 . 实践证明,“测体温”、“勤洗手”、“要消毒”及“戴口”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对这些措施中相关数据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测体温”: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5℃
B.“勤洗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s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厚度的为2nm
D.“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约为50g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