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49 道试题
1 .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
(2)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 AB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只将木块向_______适当移动;(填“左”或“右”)
(3)改进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 m/s。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45m

tAB=3.2s

vAB=0.14m/s

sAC=0.90m

tAc=4.5s

vAC=

2 .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写出公式);
(2)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023-10-2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3 . 如图所示,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斜面长为,则:

(1)小车从AB的平均速度为v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某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距离为120cm,图中的电子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在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4)若在测量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时,小明在小车向下滑行一段距离后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得的前半程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_(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2023-10-2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4 . 小闽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向下运动,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分别为:0、3s、5s。
   
(1)该实验的原理是:公式__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陡”或“缓”)一些,减少________的测量误差;
(3)实验中要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BC段平均速度vBC________AB段平均速度vAB(选填“大于”或“小于”)。
5 . 小明同学想测量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前端经过A点时开始计时,t=4s时小车前端经过B点,t=6s时小车前端经过C点。AB段距离为80cm,AC段距离为160cm。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测量原理是_________
(2)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3)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
   
(4)小丽认为应将木块平移到B位置下方进行实验。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木块放在_________(选填“A”或“B”)位置下方更合适,理由是_________
(5)小明发现公路旁每隔一段距离就立着一个标记公里数的里程碑,他想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测量步骤如下:①从某一地点出发,并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②到达某一个里程碑,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1、计时器上的时刻t1;③到达另一个里程碑,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2、计时器上的时刻t2。则自行车在这两个里程碑之间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6 . 如图,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图中AB段与BC段距离相等,sAB=sBC=50c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测得小车通过AB段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若测得小车AC段运动的时间tAC=2.2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不宜太大,目的是______
7 . 小熊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_
(2)由图可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c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___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该较______(选填“小”或者“大”)是为了便于______
(6)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你认为他的做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8 . 如图是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______
(3)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如果测得小车从A点到达 B点的时间 tAB=1.6s,从 A 点到达C 点的时间tAC=2.4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5)在测量tAB时,如果在小车到达B点之前,就按表停止了计时,这样测得 BC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6)在现有实验条件下,还可以采用______来减小实验的误差。
(7)能正确反映小车在下滑过程中运动情况的s-t图像是______(选填字母)。
   
9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下图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
(2)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_________(选填“小”或“大”),这样能_________(选填“减小”或“避免”)时间测量的误差;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m/s。实验中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0 .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
(4)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