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准备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动特征。然而,他发现水中悬浮的花粉颗粒似乎在不停地运动。起初布朗还以为花粉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在水中游动。当他把水换成酒精,又把花粉晒干,折腾数次后,希望能够彻底地杀死花粉,却发现液体中的花粉颗粒还是在不停地运动。换做其他无机小颗粒,也是运动不止。他把颗粒运动的轨迹给记录了下来,这些轨迹简直是一团乱糟糟的线,毫无规律可言。而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显然这并不是生命体的运动方式。作为科学家,他把花粉颗粒的运动写入了论文。后来人们把这种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发现后的50余年里,科学家一直没有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直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之后,才有人指出,布朗运动其实是花粉颗粒受水分子的不均匀撞击所致。因为液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不断撞击悬浮颗粒。当悬浮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的液体分子撞击难以达到平衡,于是朝某个方向运动。由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反映到颗粒的运动也是无规则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颗粒运动也越剧烈。颗粒越大受到的撞击更容易达到平衡,故小颗粒的布朗运动更明显。
(1)布朗运动是指________的运动。
A.水分子的运动          B.花粉颗粒的运动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的运动。
(3)分子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运动特征不容易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布朗运动认识它,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法。
(4)花粉颗粒的质量越大,则其_______越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5)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其直径很小,约为________m。
(6)根据上文,写一条使布朗运动更明显的措施:________
2021-11-15更新 | 6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13.1 分子热运动(分层练习)-
2 . 宏观世界中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微观世界中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关于分子动能的大小:

(1)如图表示不同时刻某物体分子的运动情况(带箭头的线段越长代表分子运动越快),类比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可以猜测______图中的分子动能较大;
(2)若要衡量某一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的大小,可以用宏观世界中的物理量______来反映。
2022-04-27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市西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线上期中试题
3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1)新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合______m。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飞沫传播病毒,飞沫的直径约为1~6微米。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长时间佩戴的口罩内侧会出现水珠,这主要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会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我们日常检测体温会借助于水银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液体______性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会选择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枪检测体温。
2020-08-09更新 | 5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4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人民众志成城,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1)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________m,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与花香飘散的方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需要佩戴N95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品。为抗击新冠肺炎,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如用消毒灯对餐具进行消毒,这是利用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可以消毒。
(2)抗击疫情,人人有责,进出校园时,同学们应佩戴口罩。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由于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此过程中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新冠疫情期间,某医院急诊室的一只质量为50kg的医用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在给急救病人供氧半小时后氧气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
(4)负压救护车内负压空间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排风机向车外空间主动排风,以及舱室的密封处理实现的,若车内气压为外界标准大气压的90%,车顶的面积大约为4m2,车顶受到的内外压力差为________N。(标准大气压为1×105Pa)
2022-07-12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东莞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安全防疫话物理
2020年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复产复工复学工作中,我们不能麻痹大意,仍需做好防控。

生活中,我们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会向空中喷出飞沫。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0.1纳米左右。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它藏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说,飞沫传播病毒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因此,在特殊时期的公共场所,我们需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
另一个有效措施就是配戴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复合多层纤维结构(如图所示),外层为使用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主要是防止血液等液体的喷溅。中层为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是口罩的核心部分,作用是阻挡病毒。内层也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医用一次性口罩是如何防止空气中的病菌传播的呢?当尺寸较小的微粒运动到口罩的过滤纤维上时,会受到分子的引力作用而被吸附。而对于那些随气流运动的飞沫,在通过口罩的过滤层时,会被过滤材料截住,停留在口罩的过滤层上。此外,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
戴口罩犹如给我们的呼吸道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而摘下口罩时,它的外表面不与人体接触,能够把绝大部分病毒、颗粒物阻隔在身体之外。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
A.飞沫 B.分子 C.病毒
(2)飞沫传播 _________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3)口罩的过滤层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可以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了相同工作原理的是 ____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多项选择)。
A. 拍打除尘B. 静电除尘
C. 真空吸尘 D. 静电分离
2020-06-25更新 | 45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6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1)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飞沫传播病毒,飞沫的直径约为1~6微米。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长时间佩戴的口罩内侧会出现水珠,这主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会________热量;
(2)我们日常检测体温会借助于水银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会选择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枪检测体温;
(3)雷神山医院负压病房(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的空气是从________(选填“外向内”或“内向外”)流动的;负压病房是通过风机工作来实现的,负压病房的换气量与房间人数和风机工作时间的乘积成正比,3人6小时的换气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人5小时的换气量。
2020-05-19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初中学业水平摸底测试物理试题
19-20九年级·全国·课时练习
7 . 利用材料A制造强力磁铁。
(1)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此过程中,A处于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________,A的密度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甲所示,A的每个原子都有N、S极,相当于磁性很弱的“小磁铁”。“小磁铁”杂乱无章排列时,A对外不显磁性。当“小磁铁”按图乙所示同向排列时,A具有磁性图丙。强力磁铁不耐高温,高温加热会使磁性消失。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解释为什么高温会让强力磁铁磁性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6-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全一册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 磁场 第一课时 磁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