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横河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加热时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0.8g酒精,那么请问:
(1)图中a图和b图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像?为什么?
(2)请根据图像说出水在受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3)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4)给水加热持续了10min时间,共消耗了多少酒精?这些酒精如果完全燃烧将放出多少热量?
(5)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

2024-04-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
2 . 小林想通过实验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他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带保温层的电热杯两个、探针式电子温度计两支,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_________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完全相同的两个电热杯中,盖好杯盖,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55℃。
(2)将初温均为20℃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铜块,分别放入两只电热杯,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电热杯的盖子。
(3)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液体的温度,A液体的温度为50℃,B液体的温度为48℃。
(4)请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放在液体_________中的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多,液体_________的比热容较大。(选填“A”或“B”)
2024-01-18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烧水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C.物体的内能增大,其温度不一定升高
D.热机的效率越高,消耗的燃料就越少
4 . 如图所示,人手持大气球站在水平转盘上,松开气嘴,让气球沿垂直转盘半径方向喷气,人与转盘开始一起反向转动。从能量转化角度可知,此过程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在AB两点中,人站在A点进行上述实验,更容易转动,原因是:___________

2023-04-24更新 | 5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北京西城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变式题16-20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诗《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诗人从视觉、触觉、嗅觉的角度,描写自己对山中夏日的喜爱之情。请结合所学,仿照示例,写出诗句背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诗句

物理原理或解释

绿树阴浓夏日长

______

楼台倒影入池塘

______

水晶帘动微风起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满架蔷薇一院香

______

2023-03-09更新 | 3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物理试题
6 . 小梦在寒假总复习时认识到,水吸收的热量可以定量测量了,于是她想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升高的温度与水吸收热量的多少有关。如图是小梦已经设计好的电路,其中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一定的水、阻值为5Ω的电阻丝R和数字温度计的测温探头,小梦利用该电路及秒表完成实验设计(不计热损失,且实验过程中水始终未沸腾)。请你补充完成下面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1)实验步骤:
①断开开关,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T0,将电阻RT0记于表格;
②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通电时间t后,读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T,断开开关。将电流I、时间t和温度计示数T记录于表格中;
③待水冷却到T0时,再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________
④根据__________计算水吸收的热量Q,根据________计算水升高的温度ΔT, 并将数据记录于表格;
(2)实验数据记录表:______
2023-02-18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练习物理试题
7 . 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比热容最小
B.甲、乙的比热容相等
C.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
D.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乙放出的热量最少
2022-12-12更新 | 5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题
8 .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天宫上的“毛细”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毛细效应实验,我们看到,将不同粗细的上下开口的直管插入液体,不论管子粗细,液体都能上升直至填满整个管子。

当把一根与液体“浸润”的管子插入液面时,由于与管壁接触的一圈液体分子受到了被管壁向上拉的力,管中的液体会出现上升。在地球上,液面与器壁接触的位置就会向上弯曲,如图所示。当向上的力量与液柱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匹敌时液面就不再上升,在微重力环境的空间中,由于没有重力的影响,液面会上升得更高。

反之如果把“不浸润”的管子放进液体里,液面会由于毛细效应而下降,在空间站这样微重力的环境中,无论管子插多深,液体都很难进入管内。
毛细效应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医院里采指尖血用的那根细细的玻璃管就是利用毛细效应把血液吸进管中的。把纸巾的一角放入水中,稍后会发现整张纸巾都会变湿,土壤中的缝隙把深处的地下水吸到浅表处都是源于毛细效应,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微管输送到高处也和毛细效应有关。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A.“浸润”现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重力有关
B.在天宫,将“不浸润”的管子插入液体越深,液体越容易进入管内
C.医院里采指尖血用细玻璃管把血液吸进管中利用了毛细效应
D.航天器上的热管中利用毛细效应将工作介质从冷凝端移动到蒸发端
(2)用玻璃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视线要与水面的__________齐平(选填“向下凹的底”或“向上凸的顶”),这是__________现象(选填“浸润”或“不浸润”)。
9 . 阅读《航天器着陆的“平安之花”》,回答问题。

航天器着陆的“平安之花”

2022年4月16日上午,一朵“红白伞花”缓缓降落在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安全回家。
从距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太空穿越大气层安全着陆,需要经历四次刹车。第一次刹车是发动机点火反推,让飞船脱离运行轨道,进入返回地球的轨道,飞船以无动力状态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第二次刹车是在距离地面100km的时候,返回舱高速进入大气层后,强烈压缩其前面的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急剧升高,温度可达2000℃左右。第三次刹车则是在距离地面10km的时候,开始用降落伞减速,这顶大伞是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的,否则伞会被空气崩破,返回舱也会随之被摔烂。科学家为开伞设计了一套程序,先是打开一个引导伞,引导伞工作16s,返回舱的下降速度可由180m/s减至80m/s,然后由引导伞拉出一个减速伞,再由减速伞带出主伞,主伞先开一个小口,慢慢地全部撑开,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m/s减至6m/s。主伞是用特殊的纺织材料做成的,这种材料耐压性能良好,质量轻,薄如蝉翼,但却非常结实,你就是使尽全身力气也无法把它撕破。主伞看上去是一整块,实际上它是由一千多条小伞布拼接而成,是工作人员一针一线缝制处理的。第四次刹车是快到地面时,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瞬间点火,最终把最后的一点速度也抵消掉,返回舱安全着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神舟十三号返回情况来看,目前只能通过两种可控的方法来给返回舱减速,一种是______,另一种则是反推装置;
(2)在第二次刹车中,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空气的内能增加,这个过程与内燃机的________冲程类似。
(3)返回舱在第三次刹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
A.返回舱的动能减小               B.返回舱的重力势能不变
C.返回舱的机械能减小            D.返回舱的机械能不变
2022-10-19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一〇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10 . 甲物体的质量为1 kg,乙物体的质量为2 kg,温度都升高1℃,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则甲物体的比热容为3×103J/(kg·℃);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cc=_______
2022-10-19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一〇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