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和凝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
B.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D.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2 . 关于厨房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过一会儿会比刚拿来时要重,是因为肉拿出冰箱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接触后凝华成霜附着在冻肉上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往外冒的“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C.把食盐放在水里,一会儿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
D.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
3 .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出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再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明显鼓起,这是因为酒精发生_________现象;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_________现象。(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023-04-28更新 | 3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4 . 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B.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2023-04-2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5 . 俗语说“夏雨少,秋霜早”。霜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
2023-04-21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一模(初中毕业班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练习)物理试题
6 .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一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一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7 . 如图甲所示,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雾凇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2023-02-28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在一些特殊天气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用飞机、高射炮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和碘化银等特定物质,迫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下落后就变成了雨。干冰的主要作用是(  )
A.熔化吸热B.汽化放热C.升华吸热D.凝固放热
9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下列描述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 雨水:河水破冰B. 白露:露似珍珠
C. 霜降:霜满枝头D. 大寒:冰封万里
10 .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水中加热,如图所示,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形成的。
2023-01-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第二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