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和凝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自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来测量温度的
B.乙图:寒冷的冬天,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会在玻璃窗内表面形成“冰花”
C.丙图: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为了降低汽缸的温度,用水来包围汽缸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丁图:把干净的玻璃板用吸盘吸住,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向上拉玻璃板,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昨日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物理质检试卷
2 . 如图为制作液氮冰淇淋的过程,将液态氮倒入调好的冰淇淋汁中时,出现大量“白气”,冰淇淋汁迅速变成固态,同时在杯子外壁看到了霜。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氮倒出后,迅速升华放出大量的热
B.产生的大量“白气”是氮气
C.冰淇淋汁吸热凝固就形成了冰淇淋
D.杯子外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 .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在夏天清晨观察到的树叶上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华
4 . 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相关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2024-05-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2024年是云南近十年以来最干旱的一年,很多水库在3月份就已经枯竭,为了缓解旱情,在今年3月,相关部门多次进行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将干冰从地面打到云层后,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吸热制冷,从而使云层的小水滴凝固为小冰晶,小冰晶在重力作用下从云层下落,在下落过程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熔化,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2024-05-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6 . 关于水循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固成小冰晶D.小冰晶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2024-05-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7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此过程需放热
B.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是凝固现象,此过程需放热
C.大寒,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是凝固现象,此过程需放热
D.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是汽化现象,此过程需吸热
8 .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下列对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2024-05-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九年级全市统测物理试卷
9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热
B.“草木摇落露为霜”——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C.“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2024-05-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物理试题卷
10 . 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B.“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
2024-05-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巧家县大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