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和凝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2024年春运期间,一轮接一轮的寒潮席卷全国,各地纷纷下起了冻雨,致使交通受到了巨大影响。冻雨的形成是因为大气出现了逆温层,致使水汽在下落过程中形成了过冷水(温度低于凝固点但因缺少凝结核而未凝固的液态水),过冷水落在冰冷的物体表面会立刻结冰,路面结冰就会导致摩擦力大大减小,出现人走路滑倒、汽车轮胎打滑的现象,从而造成交通影响。
2024年春天来临,地处沿海地区的揭阳又迎来了令人苦恼的“回南天”。这是因为进入2、3月份后,逐渐有从海面吹来的暖湿气流,但由于有一轮接一轮的冷空气补充,南方的天气就进入了几天冷几天暖的“淬火模式”,冷空气的作用是使得墙壁、地面温度较低,暖湿气流到来时,遇到墙壁地板就会凝结成一片片的水雾。

(1)过冷水落在地面结冰后,路面摩擦力减小是因为______,这时候行驶在路面上的汽车惯性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回南天墙壁上水雾的形成是一种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小明家为了防止家里返潮选择了紧闭门窗,将水汽挡在室外,并打开空调的“除湿”模式,但他仍观察到了玻璃窗上有一层水雾,这层水雾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3)与此同时,寒冷的北方人们纷纷玩起了“泼水成冰”,将一定温度的水,泼向极寒的空中,视觉效果震撼,如图所示,为了探究泼水成冰的条件,小明在寒冷的室外(零下36℃)做了三次实验:
实验一:把一杯10℃的水泼向天空,水在半空没有结冰,也没有惊艳的视觉效果。
实验二:把40℃的水泼向空中,此时出现一些水汽,但是没那种惊艳的“泼水成冰”效果。
实验三:使用95℃的热水泼向空中,奇迹出现了,热水划成弧线,形成完美的“泼水成冰”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泼出去的水最终形成的“冰”是一种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024-05-22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中考第一次模拟物理试题
2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空电梯

太空电梯是一种太空运输系统,它不仅是科学幻想,也是一条理论上可行的未来技术方向。如图所示,将缆绳的一端固定在位于地球赤道的基站上,另一端固定在运行的空间站上(空间站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就可使一个形似电梯的运载舱载着货物、人员沿缆绳驶向太空。目前,人类主要依赖的太空运输方式是化学燃料火箭,与之相比,太空电梯可以凭借缆绳以较慢的速度向太空前进,因此不用像火箭一样需要具有极高的推重比。
太空电梯的路径全长超过三万公里,运载舱在地球和空间站之间来回穿梭时会与大气摩擦,使舱体的温度变高,所以需要给运载舱表面涂一层特殊的固态涂料,当涂料的状态变化时,就能达到降温效果。虽然建造太空电梯困难重重,但科学家们仍然相信它未来可期。

(1)与化学燃料火箭相比,太空电梯向太空前进时,它的推重比更______(选填“高”或“低”),太空电梯通过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与地面交互信息。
(2)运载舱在地面附近穿梭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能。运载舱表面涂一层特殊的固态涂料能达到降温效果的原因是______
(3)因太空电梯的运输路径很长,只靠自身携带的能源可能不够,请你展开合理想象,从能源的获取或减少能源的损耗角度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
2024-04-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多校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理综试卷-初中物理
3 .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水循环与水资源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地表、海洋的水吸收太阳的热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品,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品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m3·a-1a为年的符号)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2)云中的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__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3)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m3·a-1,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___
(4)我国是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__
2024-02-06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4 . 2023年冬季北方迎来多轮降雪,关于雪的知识,请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晶体。在低于的云层里先形成晶核,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蒸气;三是云层下面的气温低于,靠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高于。谚语有“霜前冷,雪后寒”之说,雪后要注意保暖。大雪过后人们在空旷的户外感到特别寂静。为了应对下雪时路面结冰对交通造成的影响,有关部门提前布局,向路面撒盐除冰雪,方便铲雪车铲雪。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中水蒸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雪后寒”是因为_______,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撒盐使雪的熔点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4)下雪过后人们感受到万籁俱寂,这是因为大雪蓬松多孔,有吸声作用,这属于在_______控制噪声;
(5)为了测量雪的密度,有实验者选了一块平整地面,用力竖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然后测量积雪原来的厚度H和被踩后形成脚印的厚度h,就可以估测雪的密度,请推导出计算雪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已知冰的密度为,用已知字母表达出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祝融飞天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成功“打卡”火星表面,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你知道吗,其实“祝融号”火星巡航速度非常的慢,仅每小时40米,而这也是有原因的。早在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就已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祝融号”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当天一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就直接向家人报告“我已着陆,感觉良好“,并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为了应对火星表面的低气压以及昼夜温差,研制团队为火星车配置了两套集热器,并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火星沙尘沉积将影响太阳电池阵发电,为此,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
(1)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巡航速度大约与___________最相似;
A.乌龟的爬行速度
B.人行走的速度
C.汽车高速行驶的速度
(2)因为火星上的昼夜温差较大,所以能量的损耗也比较大,中国科学家因此制造了一个和“祝融号”相似的“双胞胎”,模拟它登陆火星时的情况,确认登陆方式是安全的时,才让“祝融号”正式在火星上登陆,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方法;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3)火星与地球相距大约,祝融号将火星上的信号传回地球时,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该信号传回地球需要___________s;真空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过程中,“祝融号”相对着陆平台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5)火星两极覆盖有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夏天将直接变成气态,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为保证祝融号在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工作,其顶部的集热器装有正十一烷,这种物质白天会吸热熔化储存能量,晚上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释放能量。
6 . 请阅读《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并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属于______ 现象,“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属于______ 现象;
(2)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
7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冰雪盛宴--北京冬奥会


我国发展冰雪运动,保障人民健康生活、弘扬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完美闭幕。如图甲所示,任子威取得了速滑男子1000米冠军!如图乙所示,谷爱凌获得了自由式滑雪的两枚金牌!如图丙所示,苏翊鸣取得了单板滑雪的冠军!

(1)如图甲所示,任子威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任子威具有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谷爱凌用撑杆向后撑雪地,她就加速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3)请你从以上材料中,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温馨提示;不得与第(1)(2)问内容重复。
物理问题: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
2023-05-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监测物理试题
8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航天员“回家之旅”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返回所需时间由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五个,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安全返回要控制好3个“度”。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再入大气层、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反推发动机关键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历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通过科技人员控制好3个“度”,神舟十三号飞船最终稳稳落地。
速度控制要恰到好处。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km/s,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航天科研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确保飞船顺利进入大气层。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到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则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反推发动机,从而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
温度控制要适中。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从而降低温度。此外,神舟飞船返回对着陆精度要求极高。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船飞行过程中速度、角度和方向的精准控制,使其最终着陆在预定地点。
(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要经历 ___________个关键环节;
(2)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飞船将 ___________
(3)返回舱着陆瞬间开启舱底的着陆反推发动机,向地面喷火,从而获得一个向上的力实现减速,这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
(4)利用烧蚀材料升华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返回舱温度降低。
2023-05-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段考物理试题(三)
9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舟十四号”飞船的凯旋之路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半年后,顺利返回地面。
返回过程首先是“制动离轨”,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在推进舱的作用下进入返回轨道。然后是“自由下降”,这一阶段返回舱在自由飞行状态下,按照准确的角度从太空进入大气层。接下来就是“再入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温度能达到几千摄氏度,使返回舱最外层安装的特殊固态防热材料变成液态、气态,避免返回舱被烧毁。返回舱在到达地面前的最后一阶段是在距地面约10km处打开降落伞,进一步减速。在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反推发动机,从而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确保返回舱安全着陆。
(1)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在 ______的作用下进入返回轨道;
(2)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它的内能会 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通过特殊防热材料 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时吸收热量避免返回舱被烧毁;
(3)在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反推发动机,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
10 . 请阅读《世园会的“花伞”》并回答问题。
北京世园会于2019年4月29日开幕,94把优美“花伞”簇拥在一起如图,形成一片白色的花海。夜间搭配灯光照明,更呈现出一片五彩斑斓的景象。这就是2019北京世园会的核心建筑之一——国际馆。“放眼一看,94把‘花伞’长得都一样,但其实,每把‘花伞’从高低、标高到弧度都不相同。”
以高度来说,最高的一把“花伞”是23.65米,最低的一把是17.56米,质量最大的33.7吨,最小的25吨。不仅如此,就连“花伞”上的每一个“花瓣”也都有不同的标高,整个工程不同点段的细部标高加在一起共有5000多个。建设者在完成制作操作平台、花伞柱定位、主梁拼装、次构件拼装、焊接、花伞吊装、花伞坐标定位、焊接等8个工序后,才能立起一把“花伞”。后期还要给“花伞”的顶部、底部及侧面都安装上不同材质的幕墙铝板,再加上LED灯光辅助,最终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花海”效果。
除了造型的美感之外,94把“花伞”还被赋予更多绿色、科技、智慧的功能。“花伞”柱内设置雨水管线,与地下集水池和地面上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井连通。无论是冬天融雪还是夏天降水,都能顺着“花伞”柱内设置的雨水管导流贮存,用于园林浇灌和建筑日常运行。“花伞”顶部还铺设了光伏膜,可以在白天通过太阳能蓄电,为建筑的夜间运行提供辅助供电。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地面上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井,储满后可以收集水的质量为_____
(2)若用塔吊匀速吊起质量最小的花伞,根据_____可知,塔吊对花伞施加的拉力是_____N(机械自重忽略不计);
(3)当塔吊吊起花伞减速上升时,塔吊对花伞施加的拉力_____花伞的重力(选填“>”、“<”或“=”);
(4)延庆地区冬季寒冷多降雪,雪是由于_____(物态变化)形成的;针对这种气候特点,请你为智能“花伞”的顶部增加一项功能_____
2022-11-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12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