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和凝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2022-10-15更新 | 54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 第3讲-物态变化
2 .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玉龙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自来水管外会挂有水珠——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冬天,松树上挂满了雾凇——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滇池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3 . 将下面短文中的空格按照要求补充完整.
2008年9月25日晚21:10,万众瞩目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1)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台下倒流槽内的水在火箭喷出来的高温火焰下,先_______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然后________成小水珠. (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为保证火箭安全,箭体上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在高温下,_______并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两个过程都需要________(吸热∕放热),以防温度过高.
(3)飞船进入外层空间,当“01号”航天员漫步太空时,他与其他航天员的交谈必须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看电视直播时,不少人事先并不知道出舱的人是谁,但当听到:“神舟七号向祖国人民问好”的话音时,立刻兴奋地高呼:“是翟志刚!”,这是根据__________判断的.我们看到宇航员在飞船表面行走,这时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
4 .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请在括号中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虚线框中填写“吸热”或“放热”.
2018-02-12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 第3讲-物态变化
5 . 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2018-01-19更新 | 45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 第3讲-物态变化
6 . 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盛有碘的烧杯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上网查阅得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分析这两个实验方法中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更合理.

如图乙中,实验不久,就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_______且出现_________色的碘蒸气,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说明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
2018-01-14更新 | 310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 第8讲 物态变化实验专题精练
7 . 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吸热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家里冰箱中形成冰霜   
B.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秋天早晨草丛中出现露水
C.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D.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家中衣箱内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8 . 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__________、(2)__________和(3)________三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