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下列现象中与升华有关的是(  )
A.   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   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D.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2023-05-25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赤峰第十五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2 . 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023-05-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3 . 在观察“碘锤”中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图中甲和乙是两种不同的加热方式,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甲的加热方式,碘只能升华
B.采用乙的加热方式,碘只能熔化
C.两种加热方式都可能使碘熔化
D.两种加热方式都能确保碘只升华
4 .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一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一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5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凝固时放出的热量
B.雾凇的形成与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是同一个物态变化
C.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蒙上一层雾
6 . 在一些特殊天气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用飞机、高射炮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和碘化银等特定物质,迫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下落后就变成了雨。干冰的主要作用是(  )
A.熔化吸热B.汽化放热C.升华吸热D.凝固放热
7 . 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8 . 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2022-06-24更新 | 1049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北重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一)
9 .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雪的形成
B.露珠的形成
C.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
D.铁块变成铁水
2022-06-21更新 | 95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2020九年级·广东·专题练习
10 .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2022-02-17更新 | 91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三校联考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