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开场第一个节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一“立春”至今令人难忘,每一幅节气图配上唯美诗句,中国式浪漫感动了会场。请你仿照示例从二十四节气中找出一种自然现象,并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该自然现象的成因,但不要与示例重复。
【示例】自然现象:雨水时降雨。
解释: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自然现象:_____
解释:_____
2022-07-17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名校联考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二)
2 .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3 . 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入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B.冰箱冷冻室内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D.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2022-06-19更新 | 804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物理一模试题
4 . 2022年1月初,新年第一场雪飘然而至,郑州绿博园里白茫茫一片,缥缈若仙境,如图所示,雪的形成属于(  )
A.凝华B.凝固C.液化D.熔化
2022-05-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5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其中很多谚语也蕴含着物理知识。如∶“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其中“河封住”是______现象,“小寒暖,立春雪”,其中雪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022-04-18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试题
6 . 从疫苗的生产到最后的接种,冷链运输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图所示,运输疫苗药品等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内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制作
B.车厢内物品表面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C.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
2022-04-10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7 . 花样滑冰是冬奥会中极具观赏性的项目,选手滑行和跳跃时会在冰面上留下冰道和冰坑,常需进行“补冰”。工作人员将冰渣和温水的混合物抹在需要修补的冰面上,并向此处喷撒干冰。此过程中干冰______,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划痕处的水______(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实现快速“补冰”。
8 . 《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雨的形成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露和雾的形成属于同种物态变化
C.秋分:“风起白苹初日晚,霜雕红叶欲秋分”,霜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热,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
D.大寒:“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水结冰时温度降低,不断对外界放热
9 .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 通常采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2021-12-06更新 | 253次组卷 | 28卷引用:【万唯原创】2015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练习册 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
10 .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人用湿毛巾擦脸感到凉爽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吸热
C.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到了初冬覆盖了一层霜,所以霜是由露珠变成的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一会儿后,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