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1 .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周围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冰晶下降遇热变成小水滴,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关于下图“括号”内物态变化名称、“虚线框”中“吸(放)热”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汽化”,甲是“吸热”
B.图中b是“液化”,乙是“放热”
C.图中c是“升华”,丙是“吸热”
D.图中d是“熔化”,丁是“放热”
2021-08-27更新 | 38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2 . 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2021-08-17更新 | 136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3 . 图所示情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B.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逐渐消融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4 . 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
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
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
2021-07-21更新 | 2442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5 . 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2021-06-29更新 | 1347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题
6 . 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2021-06-27更新 | 2660次组卷 | 53卷引用:【专题】2022年中考物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海南省卷)
7 . 如图所示是雪后老君山的几幅图片,下列美景中没有涉及到凝华现象的是(  )
A.白雪B.云海
C.冰凌D.雾凇
2021-06-27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8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2021-06-23更新 | 2935次组卷 | 39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9 . 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冰雪融化B.滴水成冰
C.气结成露D.气凝结霜
2021-06-23更新 | 83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云南省德宏州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10 .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2021-06-22更新 | 203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无锡惠山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