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美太空会师记


2022年11月29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如图甲所示。
2022年11月30日,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如图乙所示。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穿越大气层,发出耀眼的光芒,最终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丙所示。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舱外温度最高在以上,科学工作者在舱体外围涂上防热材料,固状防热材料在高温下迅速变成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再通过隔热、舱内空调等方式保证舱内温度在左右,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同时采用高科技新材料,减小返回舱的质量。

(1)巨大的轰鸣声描述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高”、“响度大”或“音色美”)。
(2)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过程中,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为参照物,火箭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外表的固状防热材料在高温下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
(4)请你写出一个“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应具备的优点:________
2023-11-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2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美太空会师记


2022年11月29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如图甲所示。
2022年11月30日,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如图乙所示。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穿越大气层,发出耀眼的光芒,如图丙所示。“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舱外温度最高在2000℃以上,科学工作者在舱体外涂上防热材料,固状防热材料在高温下迅速变成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再通过隔热、舱内空调等方式保证舱内温度在25℃左右,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同时采用高科技新材料,减小返回舱的质量。

(1)巨大的轰鸣声描述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音调高”、“响度大”或“音色美”)。
(2)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过程中,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为参照物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外表的固状防热材料在高温下迅速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
(4)请你写出一个“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应具备的优点:___________

3 . 有关雪的形成和声音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善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气;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每年超强寒流来袭,我国很多地区迎来大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雪花看起来轻飘飘,但是雪花落水真的会发出声波。
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稤鱼异常烦躁。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著名的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通过实验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而是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科学家们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在一个风雪的夜晚,科学家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1)形成雪晶的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出现“雨夹雪”现象的原因是有部分雪花在下降落时发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___
A.云层水气充足              B.云层下气温较高
C.云层中气温较低              D.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__(选填“低”或“高”)。
(4)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但对于鲸鱼来讲__________噪声(选填“是”或“不是”)。
(5)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__________;雪花落水产生的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_________能传播声音。
2024-01-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北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4 . 2017年5月5日,C919首架飞机首飞,2023年5月28日,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
(1)C919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______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______(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调”)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终于破茧成蝶,现场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C919发动机的轰鸣声属于______(填“乐音”或“噪音”);
(2)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__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的,也可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__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而成,上述两个过程都是______热过程;
(3)在一根长为884m的实心金属直管的一端用力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第一声是通过______(选填“固体”或“气体”)传来的,再经过2.43s听到第二声。该金属管可能是由______制成的(声音在铜中传播速度为3750m/s,在铝中传播速度为500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2023-11-0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5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三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1)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______
(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3)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4)根据短文可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2023-11-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6 .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根据晚报报道:1月5日,阴天,微风,气温约-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后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人无不惊叹。
材料2: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根据材料,请回答:
(1)通过材料1,你认为沙漠上积雪消失的重要因素是(      )
A.温度低     B.沙地干爽     C.空气干燥     D.空气流动快
(2)霜是由___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2,请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
2023-12-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