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受强冷空气影响,2019年1月9日盐城部分地区迎来了首场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吸热/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高/低).
(4)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象是______

(5)1月9日我市部分地区下的是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 .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00℃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1)由于钨的____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9-14更新 | 917次组卷 | 6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北卷)物理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


2022年2月4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这天也是新一年的立春节气。整场开幕盛典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节气是反应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节气的工具,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那节气在古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经过长期的观测,中国古人不仅知道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而且还知道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太阳正当头,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斜射,表影最长。于是,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长度。例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之间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约有365天了。随着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进行记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___________来划分的;
(2)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___________
A.清明               B.白露               C.大雪             D.谷雨
(3)圭表的影子是___________现象;(选填“光沿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
(4)“霜降”时节前后,常有霜形成。霜是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时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这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2022-11-2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4 . 2023年冬季北方迎来多轮降雪,关于雪的知识,请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晶体。在低于的云层里先形成晶核,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蒸气;三是云层下面的气温低于,靠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高于。谚语有“霜前冷,雪后寒”之说,雪后要注意保暖。大雪过后人们在空旷的户外感到特别寂静。为了应对下雪时路面结冰对交通造成的影响,有关部门提前布局,向路面撒盐除冰雪,方便铲雪车铲雪。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中水蒸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雪后寒”是因为_______,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撒盐使雪的熔点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4)下雪过后人们感受到万籁俱寂,这是因为大雪蓬松多孔,有吸声作用,这属于在_______控制噪声;
(5)为了测量雪的密度,有实验者选了一块平整地面,用力竖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然后测量积雪原来的厚度H和被踩后形成脚印的厚度h,就可以估测雪的密度,请推导出计算雪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已知冰的密度为,用已知字母表达出来。)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横线上写出引文涉及的相应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__、“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_______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
6 .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00。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1)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制作的,说明金属是______,白炽灯泡的玻璃泡是______(均填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2)如下表所示,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熔化,所以用金属______制作灯丝;用久的白炽灯泡的玻璃泡是黑的是因为灯丝发生______,灯丝也变细了,这是因为灯丝发生______;(均填物态变化)
(3)白炽灯泡逐渐被LED灯所替代,LED灯是由______(填导体、半导体、绝缘体)材料制成的。
金属
熔点32742010641083152517693410
2021-01-23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7 . 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是地面(江河、海洋)的水在太阳的辐射下不断蒸发,在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的空气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

暖湿气流没有遇到冷空气,就不会下雨。所以人工降雨的方法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一般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暖湿气流在形成云朵的过程中,要 ______(吸热/放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_
(2)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周围出现了“白气”,“白气”是 ______(选填室内或冰箱里)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
(3)人工降雨时播撒干冰,干冰的作用是 ______
2022-09-1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水循环与水资源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地表、海洋的水吸收太阳的热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品,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品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m3·a-1a为年的符号)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2)云中的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__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3)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m3·a-1,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___
(4)我国是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__
2024-02-06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干冰迅速变成气体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短文中的划线部分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____
(2) 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2020-02-23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10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彩云的形成


你知道天上彩云是怎么形成的吗?
海洋、植物的表面和土壤中都含有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都会变得越来越热,它们再也不能忍受炎热的时候,就变成水蒸气在空气的帮助下逃脱,它们会变得很轻,然后进入到天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气层。在上升的过程中,高度越来越高,温度越来越低,水蒸气就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逐渐增多并凝结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这个过程往往发生在大气温的最底层,因为这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各种云的厚薄相差很大,厚的可达七八公里,薄的只有几十米。很厚的层状云,或者积雨云,阳光很难透射过来,看上去云体就很黑;很薄的云,光线容易透过,在阳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形成白云;当太阳光以一定角度照射云层,经过云层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后,到达地面时,就会形成美丽迷人的彩云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流层,水蒸气逐渐上升的过程中 ___________
A.温度越来越高,大气压强越来越高
B.温度越来越高,大气压强越来越低
C.温度越来越低,大气压强越来越低
D.温度越来越低,大气压强越来越高
(2)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等组成。有些小冰晶会相互结合而变大,有些小冰晶又会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而变小,此过程中要 ___________热。
(3)太阳光是白光,彩云的出现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可以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___________;紫光对介质的偏折程度最大,如果各种色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水中,折射角最大的是 ___________(选填“红”或“紫”)光。
2023-01-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