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微微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碘,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停止加热后,紫色碘的蒸气消失,烧瓶壁出现黑色固体,这种现象叫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023-01-13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育源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2 . 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把碘锤放进热水中,很快紫色的蒸气充满整个试管。再把碘锤从热水中拿出,立即放入冷水中,发现紫色蒸气很快消失,碘锤内壁出现紫色碘颗粒,冷水的温度略微升高,已知碘的熔点约为113℃。从该实验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碘锤中碘先升华后凝华
B.碘升华是吸热的
C.冷水温度升高,一定是碘蒸气凝华放热
D.用水加热,可以避免碘先熔化再汽化成碘蒸气
2023-01-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3 . 下列现象中,其形成过程与雪花的形成相同的是(  )
A.缥缈的雾B.草叶上的露珠
C.铁块化成铁水D.美丽的雾凇
2023-04-06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辽宁中考样卷及变式题1-5题
4 .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可观察到易拉罐外表面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冰块熔化过程中不断放热
C.向罐中加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D.家用水银体温计可以完成该实验
5 .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6 . 下列古诗句中加点字都对应着一种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凝华B.露似真珠月似弓——熔化
C.斜月沉沉藏海雾——液化D.霜叶红于二月花——凝固
7 . 碘锤是一种初中物理实验器材,其实是一个封闭的锤子形状的玻璃容器,里面装有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的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据此可以判断出,实验过程中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液态的碘出现,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家用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的
B.干冰周围的烟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将温度计的液泡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蘸一下拿出,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22-23八年级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 | 较易(0.85) |
9 . 北方冬季气温低于﹣30℃时,将热水以C字型泼出,此时热水周围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迅速凝结,产生“泼水成冰”的效果(如图),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凝华D.凝固
2022-10-16更新 | 36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10 . 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度,打破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
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