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的高压喷枪,使水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形成小冰晶,从而实现降雪,如图所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
   
A.凝固放热B.凝华放热C.升华吸热D.液化吸热
2 . 如图所示的多功能抑尘车,通过“炮轰”方式向周围喷射水雾,不仅能减少城市扬尘污染,还能增加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
   
A.汽化B.升华C.液化D.凝华
3 . 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壶口附近的“白气”B.   树叶上形成的霜
C.   水滴成冰D.   铁矿熔化成铁水
2023-05-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4 .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有着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月”,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舟”漂浮在水面是因为船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2023-05-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5 . 《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传承类节目,将诗歌与媒体、文化与如图科技有机结合,探索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文化展演、文化教育、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之路,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示范。下列关于诗词与所描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白雪”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折枝”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暗淡轻黄体性弱,情疏迹远自香留”,“香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023-05-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6 .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薄雾缥缈
C.   秋天,露水晶莹D.   冬天,瑞雪纷飞
2023-05-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实验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7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骑马观景,马相对于人是静止的
B.“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入云,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闻到花香,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的形成,必须要吸收大量的热
2023-05-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8 . 下列描述的景象中,由液化现象形成的是(  )
A.   冰雪消融B.   雾绕山峦
C.   霜满枝头D.   滴水成冰
2023-05-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三校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9 . 在剧场里,随着音乐响起,舞台上出现了云雾缭绕的景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这种特殊效果是通过在舞台上撒干冰产生的,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汽化B.升华,液化
C.汽化,液化D.熔化,汽化
2023-05-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天桥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10 . 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放热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要放热
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要放热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凝华现象,要吸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