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22-23八年级上·北京·期中
1 .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或情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试管中的碘在热水中会发生升华现象,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B.乙图中,滴入酒精的保鲜袋排尽空气后密封,将其放入热水中体积变大,这是因为酒精汽化了
C.丙图中,通过降低温度使可燃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更方便运输
D.丁图中,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锅,纸不燃烧是因为水沸腾需要放热
2023-10-04更新 | 68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翼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2 .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锅中烧水,过一会水沸腾,纸锅不会燃烧,是由于水沸腾时不需要加热
B.舞台上弥漫的白色烟雾,这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是由于冰箱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东北地区冬季比较寒冷,早晨起来看到窗玻璃内侧有美丽的冰花形成
3 .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______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小水滴或______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______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以上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4 . 如图所示,祖国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是新疆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输水工程,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
B.乙图是青藏高原冰川,天气暖和之后,冰雪消融,形成水流,这是熔化现象
C.丙图是雾都重庆,楼宇间的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丁图是松花江畔的雾凇,它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023-05-02更新 | 632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5 . 对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B.缥缈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2023-04-27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内乡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6 .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喜爱,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园林日出静无风,雾凇花开树树同” ——雾凇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7 . “二月休把棉衣撒三月还有桃花雪”2023年3月16日的郑州桃花雪如约而至,如图所示。雪主要是由________凝华形成的,该过程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桃花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__现象。
2023-04-21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省实验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8 . 如图所示,儿童发烧时常用“退热贴”贴在额头进行物理降温。“退热贴”内部是一种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里面的水分受热会逐渐消失,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9 .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它既能反映季节变化,又能指导农事活动。“霜降”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需要 _____热。
2023-03-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10 . 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温度一直降低
C.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工匠通过身上的汗水蒸发吸热来调节体温
D.将冷却成固态的铜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