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吸放热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2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半分钟后,观察到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霜,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白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C.易拉罐内冰的熔点高于0℃
D.温度计继续留在罐中,其示数先上升后不变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2 .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冰袋冷敷——熔化吸热B.洒水降温——液化放热
C.蒸汽熨烫——汽化放热D.干冰保鲜——凝华放热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3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与节气有关的谚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雨水有雨,一年多雨”,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招适应性测试(四)物理(培优)试卷
4 . 雾、露、霜、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都是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B.“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C.“大寒”节气,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名校5月联考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6 . 2023年冬天,乌鲁木齐频现雾凇,俗称树挂,它的形成过程是由于水蒸气(  )
A.吸热熔化B.放热液化C.放热凝华D.放热凝固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部分学校中考模拟第三次素养测评物理试题
7 . 2024年1月22日,长沙天降瑞雪,不少师生奔向操场堆雪人、打雪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握在手中的雪球化为雪水需要放热B.雪球变成雪水是熔化
C.雪在高空形成需要吸热D.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中考全真模拟考试(一模)理综试题-初中物理
8 .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浴室里看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B.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沸点低
C.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冻肉会粘手是凝华现象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7日内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中考二模理综物理试题
9 . 许多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万竿斜”体现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大船漏水,有进无出”,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10 . 试管中放有固态物体,把试管放在热油中一段时间后,物体由固态变为甲状态,已知油的沸点低于固态物体的熔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B.甲状态时,物体具有流动性
C.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D.甲状态时的物体容易被压缩
7日内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