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吸放热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漫游世界的小水滴


有了水,万物才能生存。在一定条件下,水变换着自己的形态,从而造就了各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自然界中的缥缈的云、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雨、冰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液态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①______成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②______成小水滴或③______成小水晶,被上升的热气流顶起,形成云,云随风飘荡,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断变化成水蒸气再变成小冰晶。当冰晶变大到上升的气流无法托起时,它不得不降落。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或④______成小水滴形成雨落向地面,或形成雪落向地面。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向云中播撒干冰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1)请将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2)自然界中的雾、露、霜、雪、冰雹,其中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______
(3)水是万物生存的必需品,请你说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
(4)请说明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的原理 ______
2022-12-06更新 | 48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十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2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国家速滑馆


国家速滑馆(场内情景如图甲)是2022年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制造的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比赛场馆,充分展现了大国工匠精神。
速滑馆内的场地照明系统根据场馆功能量身打造,由1088套LED灯具组成,场地扩声系统使用深圳普森音响,其语言清晰度(发音人发出语言单位,经传递系统到达听音人正确识别的比率)达到0.62,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在制冷方面,它是全世界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场馆,以液态二氧化碳作为冷源进行直冷式制冰,制冷过程如图乙所示;为及时修复使用后的冰面破损,还采用干冰和喷水相结合的快速补冰方案对冰面进行快速修复,因光洁的冰面会对冰面的热辐射产生镜像反射,速滑馆还设计了如图甲的低辐射顶棚,可提供另一次镜像反射使辐射不再返回冰面,实现节省制冰能源的目的。

(1)场地扩声系统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冰面不停地向外辐射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补冰时,通过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从而使水凝固;
(2)下列对国家速滑馆的有关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场地扩声系统语言清晰度指标越小,人听得越清晰
B.跨临界直冷技术是利用二氧化碳熔化吸热制冷原理
C.低辐射弧形顶棚可以将冰面热辐射反射到观众区
D.光洁的冰面产生镜像反射是为了增强馆内照明度
(3)照明系统采用LED灯是运用三原色混合发光,若已有红光和绿光两个发光元素,则LED灯还应具有 _____元素的发光管;镜像吊顶是速滑馆的重要特色,还能充分发展空间的表现力,那么此处的“镜像”原理是______。二氧化碳经压缩机压缩时温度______,此时压缩机内二氧化碳的状态是______选填“气态”、“液态”或“气液混合态”)。
2023-04-06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质检物理试题
3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返回舱的回家之旅


经历了长达23天的飞行,在月球成功取样后,嫦娥五号返回舱于2020年12月17日凌晨1点精准地降落在内蒙古四王子旗地区。
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要应时多种挑战,首先要应对的是高温。返回舱在利用半弹道跳跃(打水漂)再次进入大气层时的遮度约为7.9km/s,它与大气的剧烈摩擦最高可产生3000℃左右的高温,我们知道,在温度为1600℃时,就能熔化钢铁,在3000℃时,即使是金刚石也会熔化,为什么嫦娥五号的返回舱没有被烧毁,而仅仅只是被“烤至金黄”?这是因为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采用了自主研制开发的烧蚀防热技术,就是用先进的防热材料技术给返回舱穿上一层25mm厚的“防热衣”,防热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自身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在消耗表面质量的同时带走大量的热,使表面温度大幅下降;同时还有一层辐射式防热和隔热材料,使热量不能传递到舱内,最终可使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30℃左右。除了高温,返回舱返回过程中还要经过一个距地面35km到80km的黑障区,返回舱通过黑障区时,外壳温度为2000℃左右,高温使返回舱周围的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屏蔽了电磁波的通过,因此会丧失与外界的无线电联系,这段时间地面人员无法得知返回舱的实时状况,也无法对返回舱进行控制,只能通过进入黑障前进行精准的调控,才能使它顺利通过黑障区。返回舱在到达地面前的最后一道难关是在距地面约10km处要用降落伞减速。嫦娥五号返回舱共有三把伞: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其中主伞面积可以达到1200m2左右,只有让降落伞顺利开伞才能在巨大阻力作用下,在返回舱到达地面前减速到6m/s左右,确保返回舱安全着陆。
嫦域五号月球取样的成功,在世界面前彰显了我国航天科技的伟大成就,更让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1)为什么降落伞上伞的面积要做得尽量大一些?
(2)返回舱经过稠密大气层时为什么会出现高温?如何使返回舱内部的温度保持在30℃左右?
(3)返回舱航返回过程中,地面工作人员与返回舱之间利用什么传送信号?当返回舱出现黑障时,为什么无法传送信号?
2021-07-04更新 | 57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物理试题
4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降雨


呼风唤雨曾经是人们美好的梦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工降雨使这一梦想已变成了现实。目前,人工降雨的常见方法是利用飞机,把干冰(固态CO2)播洒到云层中,干冰的状态迅速发生变化,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冷却。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在云层中喷洒干冰,水蒸气的温度急剧下降,有的变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形成了人工降雨;有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小冰晶越积越大,空气托不住它,就会往下掉,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如遇到暖气流又会变成雨滴。
人工降雨除能缓解高温带来的田地干旱外,还有很多好处,如在冰雹形成期间人工降雨,会使冰雹变成雨水;当霜冻来临时,人工降雨会迅速化解霜冻;在森林发生火灾时,人工降雨还可以救火。
问题:
(1)听到雷声知道将会下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2)根据上文,请你指出人工降雨的好处_______。(说出一条即可)
2021-09-06更新 | 5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2020年12月超强寒流来袭,我国很多地区迎来大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下列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云层水气充足
B.云层下气温较高
C.云层中气温较低
D.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选填“低”或“高”)。
6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经过近110小时的飞行,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并实施近月制动,成功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自1958年开始尝试探索月球以来,人类和无人探测器已经成功着陆月球数十次,总计有20台着陆器、6台月球车、12个宇航员踏上过月球表面,其中包括中国2013年12月成功着陆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无论是外形还是携带的科学仪器,嫦娥四号都和嫦娥三号非常相似,但却不尽相同。一位航天领域专家2018年12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之前有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经验,但是,嫦娥四号面对的是人类从未踏足过的月球背面,并在月夜下完成原位和巡视探测等工作,这与不能在月夜下工作的嫦娥三号有很大区别。
(1)月夜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
(2)运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表层固态的特殊物质在高温下会________________,或直接进行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不至升得的太高,保护了火箭。(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质量是的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其质量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月球车在月面上巡视并拍照,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
(5)月面周围一片寂静,月球车在月面上巡视时,外界听不见月球车转动的声音,是因为________
7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所不能的智能化无人机


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提像机和轻型光学相机既能可见光成像、又能红外光成像,携带的激光扫描仪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三维扫描等特点……被称为“百变小能手”。下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秒-1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

参数名称

最大飞行半径R/km

拍摄速度n/帧·秒-1

最大飞行速度

数据

6

11000

72

(1)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_________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2)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下列关于摄像机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摄像机的摄像头对光有会聚作用
B.被拍摄的对象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外
C.摄像头成在传感器(相当于胶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当无人机远离被拍摄物体时,要成像仍然清晰,其镜头应该向前伸
(3)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则PM2.5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据报道,我国在早在2014年就研究出新型除雾霾无人机并已经投入使用。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并迅速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_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变成小水珠以凝结污染物,令其降落在地面上;
(4)人们是利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的,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_________km,该无人机以最大速度与水平方面成30度角斜向上升高200m需要_________s;
(5)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如图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60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2000帧,该轿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_m/s,据此判断汽车_________(选填“超速”、“不超速”)。
2023-03-03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海门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电冰箱


电冰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如图所示,冰箱的制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液态的冷凝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冷冻室中迅速汽化吸热,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气态的冷凝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处冷凝剂又液化放热,使电冰箱背面温度升高,液态的冷凝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冷冻室,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为了比较电冰箱内不同区域的温度情况,小明同学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了自己家电冰箱不同区域的温度,所得数据如表一所示:

位置

冷藏室上层

冷藏室中层

冷藏室下层

冷冻室

温度

10℃

7℃

3℃

﹣15℃

小华同学夏天用电冰箱来测量不同液体的凝固点,他在两只透明的杯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和食盐水,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内,每隔一定时间打开冰箱观察它们的状态并记录温度,所得数据如表二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温度/℃

4

2

0

0

0

0

0

﹣4

﹣8

﹣12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食盐水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8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冰箱的致冷设备主要由 _____、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
(2)冰箱中冷凝剂的特性是沸点比较 _____(低/高)。
(3)小明的妈妈从菜市场买回来一些鸡蛋,为进行冷藏保鲜最合适的位置是 _____
A.冷藏室上层  B.冷藏室中层  C.冷藏室下层  D.冷冻室
(4)盐水的凝固点应该 _____(低于/高于)水的凝固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
A.电冰箱的背面和侧面不可以贴着墙放
B.冰箱的冷冻室内积着厚厚的霜,这些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为了减少冰箱里产生霜,食物放进冰箱冷冻时最好用保鲜膜或袋子包起来
D.下雪时,道路维护者在公路上的水泥桥面撒盐,这是为了提高冰的熔点,使冰雪容易熔化
9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降雨


原来,地表水变成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团便是“云”,云中的微小冰粒直径只有0.01毫米左右,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当它们遇到某些杂质粒子(称为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现小冰晶,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小冰晶长成雪花,许多雪花粘在一起成为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飘落下来,这就是降雪,若雪片在下落过程中碰撞水滴,水滴凝结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称为雹)。如果雪片下落到温度高于0℃的暖区就熔化为水滴,便下起雨来。
有云未必就下雨,是因为冰晶的数目太少了,运用云和降水的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称为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过散播催化剂,影响云的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散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用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不必对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心存疑虑,碘化银作为人工降雨的物质比干冰更好,碘化银可以在地上散播,利用气流上升的作用,飘浮到空中的云层里,因此利用碘化银比干冰降雨更简便易行。
(1)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遭遇冷而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上面的文章内涉及的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雷声知道将要下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4)面对缺水,试说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办法:______
10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发生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_
A.云层水气充足  B.云层下气温较高
C.云层中气温较低  D.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_(选填“低”或“高”);

(4)盐城地区冬季也会降雪。降雪时,人们常感觉到降雪时不冷,雪熔化时较冷,是因为雪熔化时会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5)小明利用冰块削成了如图所示的楔形,在阳光照射下发现了奇妙的现象,这是光的_________现象,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最边缘的色光,其中B_________色光。
2022-12-0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