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活中的升、凝华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019-01-23更新 | 987次组卷 | 26卷引用:【万唯原创】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面对面练习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 . 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2019-01-22更新 | 665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训练物理试题
3 .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玻璃窗上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4 . 图中的热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从人体吸热
B.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汽化为水蒸气
C.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放出了热
D.天冷时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
5 .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会汽化放热
B.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易升华成水蒸气
2018-11-05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陕西专用) 专题02 物态变化检测卷
6 . 关于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出现的黑斑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是灯丝熔化后又凝固形成的           B.是灯丝升华后又凝华形成的
C.是灯丝汽化后又凝固形成的       D.是灯丝熔化后再汽化最后凝华形成的
7 . 人工降雨是在云层中撒大量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发生_____,(物态变化名称),并_____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水蒸气发生_____(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或_____成小冰晶(物态变化名称)。
8 . 如图所示,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其制作方法是:先将洗净的山楂或其它野果穿在竹签上,然后将山楂串蘸上糖稀,再等糖稀冷却_____后(填物态变化名称),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自行车座四周挂满了冰凌,冰凌的形成属于_____现象、居民家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_____生成的.
9 . 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气”;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气”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10 . 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2018-08-02更新 | 1510次组卷 | 12卷引用:【万唯原创】物态变化·基础必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