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活中的升、凝华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以下是我们前不久做的两个实验:

A.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__________,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__________依据_____________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__________热.
B.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1)采用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应选用颗粒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3)图丙是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该物质在10分钟时处于____________.;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_min.
(5)分析丙图可知,该物质固态比液态时升温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2017-11-30更新 | 46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学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2 .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主要对象是锥形瓶内的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1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3《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3 . 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酒精煤油
熔点(凝固点)0﹣117﹣30113.6108315351064
沸点10078.5150184.2523602750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2017-09-14更新 | 822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物理试题
4 . 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________,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________,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__.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       
(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热.
5 . 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_____;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_____经过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
       
6 . 小明在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明认为紫色的碘蒸气是碘从固态直接变成的,这就是升华现象.
经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

(1)根据这些资料,你认为小明在做这个实验时碘还可能发生___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因此不能确切的认为碘发生了升华.
(2)请你简略的写出一个能确切证明碘升华的方法.______
7 . 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____
8 . 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甲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密封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根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800℃.
由上述信息判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沸水中加热的固态碘 ______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
(2)酒精灯加热的固态碘 ______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
(3)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法, ______ 更合理.
2017-08-24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苏科版物理八上 2.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9 .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对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填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
10 .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
2016-12-07更新 | 152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宜昌卷)物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