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声音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9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产生的。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显著改变拨动的力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当刻度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很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刻度尺产生的声音属于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024-01-0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 .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其发出的声音近乎跟人声一样,具有歌唱性、诉说感,深受人们的喜爱。用二胡演奏时演奏者一只手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拨弦后使其___________而发声;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
2024-01-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伊西九年制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3 .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弹起,原因是___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024-01-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伊西九年制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4 .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右边音叉的振动靠___________(填传声介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在月球上左边的音叉 ___________(能/不能)振动,这是因为 ___________
2024-01-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5 . 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面是几个研究实例,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①我们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用碎纸屑的跳动来反映鼓面的振动;②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粗细、长度、松紧与的关系;③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④温度计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被测物体的冷热程度。(  )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4-01-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
6 . 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__________产生的。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7 . 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___________产生,通过 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024-01-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8 . 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______产生,经空气传播到人耳。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的______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9 . (每题2分,共8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如图甲所示,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都会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振动的_________波(填“音叉”或“空气”),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时,是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_________结果;
(2)话筒收集噪声,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获得的是_______
(3)图乙示噪声源在空间M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则声源在M点的振动应为_________
A.
B.
C.
D.
(4)若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________
A.PQ相遇       B.PN相遇     C.MN相遇          D.PM相遇
2024-01-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徐州睢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10 . 汽车鸣笛是由于扬声器_________产生声音;如图是道路两侧的“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同时,环保部门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仪,某时刻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0________。该设备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其所处位置的噪声。
2024-01-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