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七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8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乙]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狐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__
(2)狼亦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与之行________________
(4)以为狐也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各标一处)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4.概括[甲]文狼的形象。根据[乙]文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2024-04-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张公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文化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2 . 班级举行“文学部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拟办一份“我爱文学”主题班刊,请你为这个班刊策划两个栏目。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要完成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及喜欢的原因。
2024-04-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张公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文化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3 . 下面是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结局,请发挥你的想象,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再续写200字左右的结尾,以体现“皇帝彻悟”主题。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2024-04-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区兴盛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秋天”,不仅仅点明季节,文中的景、事、物都与秋天有关,更是我不幸遭遇的写照。
B.文章围绕着看花来写,“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更是我新生活的象征,寓意极为深刻。
C.“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从全文看,这里采用倒叙手法,突出母亲病情严重,体现母爱伟大。
D.文中母亲与“我”形成鲜明对比,写“我”脾气越暴躁,越能体现母爱的伟大,越能表达“我”深深的愧疚。

2.下列对本文关键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中的“央求”,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一心替儿子着想的急切而复杂的心情。
B.第①段中“悄悄地躲出去”与“悄悄地进来”,都为动作描写,前者是因烦闷而“躲”,后者因沉寂而进。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中的“挡”,挡的是窗外落叶的悲凉风景,怕儿子看到会产生绝望的心情。
D.第⑤段中“那竟是永远的诀别”一句,照应的是第④段中的句子:“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简要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2024-04-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区兴盛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5 .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请结合《朝花夕拾》或《西游记》相关情节,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
2024-04-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莆田砺志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
6 . 孙悟空从别人口中得知,这是个“未入流”的最低最小的官儿,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呼喇一声把公案推倒,一路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这段所说“官儿”名称是:              
2024-04-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莆田砺志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
7 .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朝花夕拾》)这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是指什么事?
2024-04-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莆田砺志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

8 .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谕儿书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chèn)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掌:通“长”。②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3)不孟子之言__________________
(4)能掌学问识见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3.《诫子书》和《谕儿书》分别劝诫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2024-04-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班级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写出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2)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至少两个)
例:举行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征文活动(根据格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给同学小明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写出推荐理由
2024-04-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个“若”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一般和诗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下列对全诗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这里描写的大海,展现出一派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D.诗人登临碣石山,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024-04-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一八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学业水平评价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