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情感主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塞上曲(其一)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①幽并客: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追求建功立业的地方。客借指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②游侠儿: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③紫骝:枣红色的马。
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甲诗三、四句分别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战斗的激烈和战争的残酷。
C.乙诗开篇描绘了寒蝉、桑林、边塞、秋草等特有意象,渲染肃杀悲凉之感,为后文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
D.两诗都题写战争,但不同的是,甲诗借助典故表达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乙诗则由戍边的幽并志士壮志难酬、与尘沙共老,从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农家     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注释]①羸(léi)牛:瘦弱的牛。
这首诗后两句与李绅《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

《送崔子还京》   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释:①天外:塞外离家乡远得像在天外一样。②争飞:争着和鸟儿飞,比喻急切。③交河:指河的名字。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两首诗诗人都写了在边塞遇到朋友返回京城,并送别朋友的情景。
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行者匆匆,诗人请朋友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
C.“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写扬鞭骑马,动作飘逸而心急。
D.“双袖龙钟泪不干”“雪里题诗泪满衣”,都写“泪”,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①浪淘沙:词牌名。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才人外放,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的传世之作。②谗言:毁谤的话。③淘、漉:过滤。淘沙和漉金都是开采黄金时不可或缺的工序。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遭遇,抒发自己被贬返乡后对(1)______的感慨;《浪淘沙(其八)》一诗也写于诗人被贬期间,诗中流露出诗人(2)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诗贵含蓄,作者往往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丰富的情感。刘禹锡在这两首诗中都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请你分别举例分析。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①扬子江,米江在南京一带称扬子江。文天祥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1276年,文天祥历北海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述志。②磁针石:指南针。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语:这两首诗中,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甲】诗中,诗人将国家的局势和自己的遭遇分别比作“________”“雨打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小文:而【乙】诗中,诗人将自己________比作永远指向南方的“磁针石”,表现了自己________决不罢休的坚定信念,展示了自己对南宋王朝的耿耿忠心。
小语:同样是抒志,【甲】诗的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自己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6 . 古人常配乐吟唱诗歌,下列诗句和乐曲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慷慨激昂的乐曲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哀而不伤的乐曲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清新悠扬的乐曲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宁静舒缓的乐曲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7 . 《艾青诗选》饱含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和个人思想情感。请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北方》这两首诗为例进行说明。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七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②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③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④簇五辛:簇,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下面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颔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B.乙诗尾联紧承“为思亲”而来,“簇五辛”呼应了首联中的“又逢春”。
C.甲乙两诗都是述志诗,甲诗尾联直接抒发胸中正气,乙诗颈联间接抒发报国丹心。
D.甲乙两诗都有发问和慨叹,甲诗感慨国破家亡和身世坎坷,乙诗感慨岁月蹉跎。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中考模拟(四)语文试题
9 . 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中的“一经”指儒家经典,“干戈”指兵器。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入仕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B.颔联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含蓄地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乙】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生活,以卖卜为生。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语:这两首诗都是李白为了送别友人而作。【甲】诗首联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色彩清新明丽的图景,虽未写送别之事,其不舍之情已露端倪。
小文:而【乙】诗颔、颈两联写景。颔联中“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_________,颈联则写出了秦栈和蜀城的风景瑰丽、优美动人。
小语:这两首诗虽然都是送别诗,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甲】诗中,诗人借马鸣声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_________
小文:   【乙】诗中,则用君平占卜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友人_________的劝勉,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被人排挤的感慨。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